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养济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养济院

唐肃宗至德二载于长安、洛阳各置普救病坊。宋南渡于临安改为养济院,委钱塘仁和县官,登录老疾孤寡、贫乏不能自存及丐者,官给钱米,明英宗天顺元年于大兴、宛平二县,每县设养济院一所,收养贫民。见宋吴自牧《梦粱录·恩霈军民》,明俞如楫《礼部志稿》二四《恤孤寡》。

养济院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门为供给四方宾客及士族患病所需药品和食物而设立的机构。

养济院

养济院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机构之一。元、明、清三代由朝廷下诏普遍设置,主要收养鳏寡孤独、残疾、无依无靠的人。元建国之后,在全国陆续开设了一些养济院。《元史·刑法志》:“诸鳏寡孤独、老弱残疾、穷而无告者,于养济院收养。”明代社会救济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洪武五年(1372年),诏天下郡县置养济院。政府对被收养者每月供米三斗,薪材三十斤,冬季、夏季各给布一匹,小孩则得大人的三分之一。清代的养济院,政府每年供给银米,冬季发棉衣。除了政府救济外,还动员其他社会力量,自愿捐款,政府嘉奖这一行为。

☚ 安乐堂   民政部 ☛
养济院

养济院

宋代贫民医院。略同于安济坊。其初由汝愚捐私钱百余万创养济院,俾四方行旅之疾病者得药与食。后浸移为它用,赵崇宪为之修复并立规约数十条,以愈疾多寡为赏罚。弃儿亦收养入内。病囚亦可入养济院、安济坊。后如淳熙二年(1175年),陈岘为苏州太守时设居养安济院一所;淳熙九年 (1184年),钱佃说他在此前知隆兴府时于城外置有养济院一所; 嘉泰元年 (1201年),和州请置居养院; 绍定四年 (1231年),吴渊在苏州设济民药局等,都是类似之贫民医院,但以私办为主。

☚ 福田院   安济坊 ☛

养济院

监当局名。由苏轼创办的病坊(后改名安乐坊、赐名安济坊)发展而来。南宋绍兴十三年,于京师临安府置养济院,安置城内外老疾贫困难以自治者,及乞丐。每年十一月一日至次年二月(绍兴二十五年后延至三月十五日),每人发常平仓米一升,钱十文,小儿减半。遇有病,给药医治(《淳祐临安志》卷7《仓场库务》)。


职掌

出卖和剂局所制造熟药,普济四方,岁入助户部之用(《咸淳临安志》卷9《惠民和剂局》、《铁围山丛谈》卷6)。


编制

设监太平惠民局官。吏额有专知、书手、卖药库子等。北宋徽宗朝置五局,南宋绍兴十八年后设五局:太平惠民南局(在三省前)、太平惠民西局(在众安桥北)、太平惠民北局(在市西坊南)、太平惠民南外局(在浙江亭)、太平惠民北外局(在北郭)(《咸淳临安志》卷9《太平惠民局》、《宋会要·职官》27之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