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是法律、法规、政策纪律的实例教育和现身教育。典型案例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典型事例和现身说法的手段,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痛恨、最有代表性且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公布于众,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促使广大干部、共产党员、人民群众从这些反面典型中看到危害,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提高法制意识,增强纪律观念,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典型案例教育通常由国家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党的纪律检查部门组织实施。税务监察机构的典型案例教育,是依据党和国家各个不同时期法令法规和税收政策规定,抓住税务人员严重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件,针对税务系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用有代表性和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案件,对税务人员进行专题教育,促使税务人员遵纪守法、秉公执法。 案例教育与其他教育既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它具有真实性、现实性、有效性、预防性等特点。 (一)真实性 案例教育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真实性,它是用真人真事为教育题材。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具体地剖析了案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局,通过案例的剖析,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 (二) 现实性 案例教育突出现实性,注重于现实教育。它运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对人们进行教育,反映着时代的要求,为现实社会服务。它以现实教育为目的,既注重于用眼前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典型案例为重点内容进行教育或现身说法,也可以用古往今来的一些典型案例,为现实生活服务。因此,案例教育中的现实性,不完全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只要是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可不受时间、空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但为了使人们能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教育,通常还是运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教育为好。比如,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运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教育,这样更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再如,根据税务部门具有执法、有权、管钱的特点引导税务干部秉公执法,正确用权,公私分明,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运用税务系统内税的各类典型案件进行教育,也可请一些犯过错误,已经改正或有决心改正的人进行现身说法,这样更有说服力,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 有效性 案例教育选用的题材是真实的,它是发生在人们周围活生生的真实事件或经过社会公认的历史事件,直接教育性强;而且它又是用事实例子或现身说教的方法进行教育,深入浅出,引人深思。通过一件案例的解剖和分析,人们可从中看到走向犯罪道路的演变过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案例教育比一般的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可以收到较好、较快的教育效果。 (四) 预防性 案例教育的目的就是预防、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预防教育有各种手段和方法,其中案例教育是一种。案例教育跟其他的教育比更有说服力和更能教育人。它是用已经处理过的违法违纪或犯罪事实进行教育,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还可从中得到启示,增强法纪观念和自我约束力,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