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其十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其十一

 

月落天欲曙,能得几时眠。凄凄下床去,侬病不能言。


 该诗抒写了一位女性对远行情人思念的凄苦之情。
 人生自古伤离别,别后的孤独和痛苦更是不堪言喻。千百年来,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写离情别绪的诗词,累千上万,各有各的特色。这首乐府诗也不例外,它以质朴、沉切见长。
 诗的开头一句“月落天欲曙”,写景起兴,自然流畅,质朴无华。月落、天曙,司空见惯,景物平常。然而,“落”、“欲”两个动词,特别是“欲”这个动词,把眼前之景和诗中主人公的心情,巧妙地勾连起来。月要落,天要亮,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它无可奈何。无奈者何了?“能得几时眠。”天要亮了,还能睡多长时间呢。此句承接得平顺自然。天曙惊妾梦,无奈而幽怨,幽怨也无奈。明明是思念情侣,而又不明说思念,却怨“天欲曙”,不得眠。质朴,没有文人雕饰之气;委婉,符合年轻女性身份。读此,使我们不由想起: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位女性思念情侣,鸳莺惊梦。而本诗女性,思念情侣,怨天曙惊梦。同样心绪,怨愁不同,异曲同工。
 梦被曙惊,思念未断。转笔写 “凄凄下床去”,合笔写 “侬病不能言”。眠断醒来,空帏冷清、孤寂、凄切,反侧难熬,无奈下床去。如果说思念之情、孤寂之感,都在 “凄凄”二字中化作了苦和怨,那么,“下床去”三字就把这苦和怨赋予行动,心似油煎,坐卧不宁,下床遣愁……幽怨无奈,无奈幽怨,此情此景,活画纸上,呼之欲出。
 念极而苦,怨极而愤。哭天抢地,自然是女性排泄心中忧苦的一种妙方,然而,由于年轻女性的局限,“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欲说还羞,这便是 “侬病不能言”的矛盾所在。心中有苦,又不能对人倾述,苦中之苦,苦味倍矣!
 全诗无一句明写思念,却句句蕴含思念。不得眠,怨中有思;凄凄下床,悲中有思;不能言,苦中有思。思念贯穿全篇,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它既适切年轻女性欲说还羞的特点,又深得为诗之技巧,含而不露,确属优秀的诗篇。

古代民歌《其十一》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其十一

 

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常恐秋叶零,无复莲条时。


 南北朝时期,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因此有许多人到外地经商。同时,在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有许多青楼妓馆,外来的商人,经常混迹于烟花柳巷,有些从良的妓女便委身于了商人。于是留在家中的商人的妻子,一方面想念到外地经商的丈夫,另一方面又担心丈夫喜新厌旧,另觅新欢。这首民歌便反映了闺中女子对远行在外丈夫的相思之情和忧心忡忡。
 首二句写丈夫离别后,女子深长的相思之情。欢,女子所爱的人。《通典》: “江南皆谓情人为欢。”诗中即指女子的丈夫。何日,哪一天。这两句是以女子的口吻说,自从与你(即丈夫)离别以来,我有哪一天不思念你呢!那意思是丈夫走后,这个女子没有一天不在想念他,这就表明这个思妇是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多情女子,她心里只有丈夫一个人,因此丈夫走后,她日日夜夜思念着丈夫。
 三、四两句是运用比喻来表达思妇的心理状态。零,凋零,指树叶从枝上落下来。莲,有的本子作 “连”,当从。这两句是说,常常担心 (恐) 秋天里树叶从枝上落下来,从而就不再像与枝条相连那样青枝绿叶一体了。这是思妇把自己比作树枝,把远行在外的丈夫喻为树叶,她惟恐树叶从树枝上脱落下来,就是担心丈夫把她抛弃,那样她的命运就会更加悲惨了。还有,“连”与 “怜”(爱)同音双关,“无复连条时”,即丈夫像树叶般不再与如树枝般的自己相连,也就不再怜(爱)自己了。这个女子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她所处的南朝时代的社会背景前面已经谈过,因此有许多商人在繁华的城市里另寻新欢,抛弃家中的妻子,这在南朝民歌中也有反映。如 《西曲歌》 中的 《那呵滩》先写女子唱道: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撑船的竿)橹(划船的工具)折,交(教)郎到(倒)头还。”接写男子唱道: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对第三句张玉谷解释说: “官人,妇人呼夫之称。各自是官人,言我到彼,亦有呼我为官人者,……”这个要离开情人到扬州的男子说得更为坦率,他明白告诉前来送他的女子,我到扬州后,不久也会有把我当丈夫的女子,我又怎么会为你而留下不走呢?一往情深的女子,却偏偏遇上了“二三其德”的负心汉,这在封建社会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
 作者成功地运用比喻和双关语,使这首民歌具有委婉含蓄的特色。

哲理诗《其十一》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其十一

 

 眼处心生句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 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论诗诗强调实践对创作的决定性作用。
 “眼处心生句自神。”作诗著文,人们都希望下笔有神;但是,神来之句是如何得到的呢?元好问认为,神来之句是“眼处心生”得来的。所谓“眼处心生”即是亲眼目睹,亲耳所闻,由此而心中有感,佳句自然应运而生。如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那么,就有可能写出如神助之的佳句。
 “暗中摸索总非真”。这里的“暗中”即非亲眼见,亲耳闻,而是借助于第二手资料,借助于想象。这样的写作“摸索”,总难表现出真情实感。
 上述两句诗,已经把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讲足讲透,诗之主旨已出。末尾两句,作者又借绘画为例,批评了创作界不重“眼处”、即不重实践的恶习。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秦川”,以地域而言大约包括今甘肃、陕西两省之地,以其为秦之故国,故名。也即俗说的关中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汉唐都城,秦川都会。二句说,绘画的人常常是据他人的秦川风光画临摹出自己的秦川景,亲自到长安来,亲眼目睹一下秦川八百里秀色,再画出自具特色的秦川风光的画家能有几人呢?

历代诗词精品之《其十一》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其十一

 

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駸骎,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悲,涕下谁能禁。

 
 本篇借歌咏楚国的史事,以寄托对时事的讽刺和感伤。主要化用楚辞《招魂》乱辞中的名句,及关于楚顷襄王的两个典故(《高唐赋》宋玉对楚襄王说神女事,及《战国策·楚策》庄辛说楚襄王事)成篇,是典型的借古讽今。
 关于《招魂》的作者和作意,向来众说纷纭,主要的两说:一是屈原招楚怀王的亡灵,一是宋玉招屈原的生魂。按招魂本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俗——人新死,魂魄离散,速招回其魂魄以复其本躯,或冀可救。先秦典籍所载悉为死招,而非生招。生招见于唐以后诗(杜甫《彭衙行》“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苏轼《澄迈驿通潮阁》“馀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其俗后起。证以典籍和阮籍此诗,似以屈原招怀王之亡灵之说为宜。《招魂》的本事是;楚怀王受骗入秦,遭扣留而死,顷襄王三年,其灵柩归楚,举国上下震悼,屈原乃仿照楚国民间巫覡招魂的旧俗,杂糅中原周礼,为招怀王亡魂归来作为此辞。
 《招魂》的乱辞想象楚王于云梦射猎的情景,有“青骊结驷兮齐千乘”之句;最后复写巫阳奉上帝之命招魂的话“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是说江南的道路已经为水所淹;“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是说幽深的江上有一片枫林——按《山海经·大荒南经》说枫树是蚩尤抛弃的桎梏所化,作为诗中意象的青枫与白杨一样是与凄凉萧瑟联系在一起的;最后两句是“极目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阮籍此诗的前六句云:“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就化用上述辞句,以写怀王身死,亡魂待招的凄凉情景。
 怀王死后,继承楚国王位的是顷襄王,较之其父更等而下之,对秦完全持妥协投降的态度。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尝与之共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襄王问其何气,宋玉答道:昔怀王曾游云梦泽,梦见一美女自称巫山神女,与之欢洽,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即在山下建立高唐观。是夜襄王寝,亦梦与神女遇。阮籍诗中的“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说的就是此事,秀士指宋王,“进荒淫”即诲淫。
 又《战国策·楚策》载庄辛层层设譬以谏楚襄王勿宠幸小人、荒淫奢侈。其譬之一云,黄雀毫无防患未然的观念,遂坠于挟弹公子之手,所谓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另一云,蔡圣侯好佚游,拥抱幼妾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楚地)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而为楚国所虏;然后就直接批评楚襄王的荒淫误国。后来刘向《说苑》中将这个寓言发展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尤为著名。阮籍诗中“朱华振芬芳”四句,是说楚襄王正当春荣时盛之际,不思励精图治,反而象蔡灵侯在高蔡那样游冶,是难免遭到黄雀那样悲哀结局的。
 这首诗所讽刺的对象,当然不是什么楚襄王,而是现实中象楚襄王一样执迷不悟的魏齐王曹芳。芳为明帝睿之养子,公元240年继位,改元正始,公元254年为司马师逼迫退位。太后废帝令曰:“皇帝芳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沉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毁人伦之叙,乱男女之节,恭孝日亏,悖傲滋甚”等等,虽曰何患无辞,其言必有根据。唯秀士进荒淫之事实,今已不可得而详,然阮嗣宗之殷忧,必出耳闻目睹。故作此诗,以为曹魏王朝春荣将歇,魏王曹芳迷魂难返的哀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