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兴教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興教寺 興教寺 xīngjiàosì 座落於陝西長安縣杜曲東少陵原畔。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建。以遷葬唐高僧玄奘遺骨建塔,肅宗題塔額“興教”,因以名寺。開成四年(公元839年)重修。宋元豐間增建。清同治間毁於火,民國時重建。主要建築有山門、鐘鼓樓、大殿、經堂、藏經樓等。寺存唐玄奘法師舍利塔。參見本類“玄奘塔”。參閱宋·張禮《遊城南記》、雍正《陝西通志·祠祀一·西安府》、《嘉慶重修一統志·西安府四·寺觀》。 兴教寺新疆蒙古喇嘛庙。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修建。位于伊犁绥定城东北。初有房10余间,住喇嘛32人,由格思贵喇嘛主持,后增至72人。阿桂移建于惠远城东伊犁河岸。三十二年(1767)移于高阜重葺,赐名“普化寺”。 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的少陵原畔。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教寺是唐僧玄奘的遗骨迁葬地。唐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玄奘园寂,葬于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唐总章二年(669)迁葬于现址,同时修寺建塔以示纪念。唐肃宗李亨题塔额“兴教”二字,故称兴教寺。清同治年间,除三塔外寺内全部建筑均毁于兵燹。后经几次修葺,颇具规模。正殿建筑宏伟,龛台陈列铜、白玉弥勒佛像各一尊。正殿后是一座四合头院落,花草四季葱郁。东跨院为“藏经院”,藏经楼内藏草本古经及近代影印经数千册。西跨院名“慈恩塔院”,院内有3座砖砌舍利塔,中为玄奘舍利塔,左右是玄奘两个大弟子窥基(尉迟敬德之侄)和圆测(朝鲜新罗王之孙)的墓塔。塔北有刹殿3间,陈列着玄奘及其弟子的石刻影像和像赞。 兴教寺 兴教寺佛寺。位于唐长安城南少陵原(今长安县城东南24公里的半山坡上)。为唐玄奘法师葬骨之地。玄奘圆寂于宜君山玉华宫,先葬骨长安城东白鹿原,总章二年(669)迁葬于此,并建一座五层葬骨塔。次年建寺。后唐睿宗题额“兴教”,因以为寺名。后来寺毁于火,其塔仍存。今殿宇系1922年和1939年重建。另有玄奘弟子葬骨塔。正对山门的大雄宝殿内,供明代铜佛和缅甸赠送的玉佛各一尊。殿前左右是钟鼓楼。钟楼东有两层的藏经阁,下层五间作客堂,上层三间是藏经室,藏有唐抄、宋版经卷。殿后是法堂。堂内坛上前为阿弥陀佛,后为释迦牟尼、药师和卢舍那三佛。法堂前左右是斋堂和禅堂。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章敬寺 宝庆寺塔 ☛ 兴教寺 兴教寺佛寺。位于唐长安城南少陵原(今长安县城东南24公里的半山坡上)。为唐玄奘法师葬骨之地。玄奘圆寂于宜君山玉华宫,先葬骨长安城东白鹿原,总章二年(669)迁葬于此,并建一座五层葬骨塔。次年建寺。后唐睿宗题额“兴教”,因以为寺名。后来寺毁于火,其塔仍存。今殿宇系1922年和1939年重建。另有玄奘弟子葬骨塔。正对山门的大雄宝殿内,供明代铜佛和缅甸赠送的玉佛各一尊。殿前左右是钟鼓楼。钟楼东有两层的藏经阁,下层五间作客堂,上层三间是藏经室,藏有唐抄、宋版经卷。殿后是法堂。堂内坛上前为阿弥陀佛,后为释迦牟尼、药师和卢舍那三佛。法堂前左右是斋堂和禅堂。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章敬寺 宝庆寺塔 ☛ 兴教寺Xing Jiao Templ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