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兴庆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兴庆宫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咸宁路北。原是唐玄宗在藩邸时,与其兄弟五人的住宅。开元二年(714)以隆庆旧宅改建为离宫,因避玄宗讳,称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又合并周围的邸宅和寺院,重加扩建。因其位于西内太极宫和东内大明宫以南,所以称之为“南内”。宫内有兴庆殿、大同殿、南薰殿、花萼相辉搂、沉香亭等主要建筑。当时兴庆宫与大明、太极宫之间,有夹墙阁道相通,唐玄宗处理政务与接见外国使者,多在兴庆宫。唐末朱全忠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后,兴庆宫遭到很大破坏。唐玄宗李隆基《游兴庆宫作》,即指此。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興慶宫 興慶宫 xīngqìnggōng 唐宫殿名。故址在今陝西咸寧縣東南。以其地爲興慶坊,故稱。初名隆慶坊,本唐玄宗(李隆基)爲太子時居所。開元二年(公元714年)以避玄宗諱改稱興慶坊,初建離宫。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重加擴建。因位於西内太極宫、東内大明宫之南,又稱南内。中有文泰、南薰、大同諸殿,南有長慶樓、西南有花萼相輝樓、勤政務本樓、沉香亭等,並有夾牆閣道與東内、西内相通。唐玄宗與寵妃楊玉環長期居住於此,乃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者之處。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國輔逼玄宗遷於西内,南内漸廢。唐末朱全忠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南内破壞尤甚。至宋代已爲游客恁弔之處。唐·戌昱《秋望興慶宫》詩:“先皇歌舞地,今日未巡游。幽咽龍泉水,凄凉御榻塵。”清·顧炎武《歷代宅京記·關中四》:“玄宗開元二年秋七月甲寅,作興慶宫。”又:“興慶宫在皇城東南,距京城之東,開元初置,至十四年又增廣之,謂之南内。”參閲《唐會要·興慶宫》。 兴庆宫 兴庆宫唐京长安三大宫殿群之一,位于春明门内。遗址在今西安市和平门外咸宁路北,今兴庆公园是其一部分。原为玄宗与其兄弟的住宅,开元二年(714)改建宫殿。十四年(726)又将永嘉坊一半并入宫内,重加修建,谓之“南内”。十六年(728)玄宗将政治中心从大明宫移到兴庆宫。正门名兴庆门,开向正西。正殿为兴庆殿,位于兴庆门北侧。大同殿、南薰殿、新射殿等主要大殿亦位于宫之北部。宫南部中间为龙池(兴庆池),其西南有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正南为龙堂,东南为长庆殿,东北有沉香亭。据实测,其南北1250、东西1075米,占地1.4平方公里。西安碑林存有吕大防《兴庆宫图》(编号775)。唐末遇到很大破坏,以后逐渐废弃。1958年辟为兴庆公园,修复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建筑。 ☚ 麟德殿 华清宫 ☛ 兴庆宫 兴庆宫唐京长安三大宫殿群之一,位于春明门内。遗址在今西安市和平门外咸宁路北,今兴庆公园是其一部分。原为玄宗与其兄弟的住宅,开元二年(714)改建宫殿。十四年(726)又将永嘉坊一半并入宫内,重加修建,谓之“南内”。十六年(728)玄宗将政治中心从大明宫移到兴庆宫。正门名兴庆门,开向正西。正殿为兴庆殿,位于兴庆门北侧。大同殿、南薰殿、新射殿等主要大殿亦位于宫之北部。宫南部中间为龙池(兴庆池),其西南有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正南为龙堂,东南为长庆殿,东北有沉香亭。据实测,其南北1250、东西1075米,占地1.4平方公里。西安碑林存有吕大防《兴庆宫图》(编号775)。唐末遇到很大破坏,以后逐渐废弃。1958年辟为兴庆公园,修复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建筑。 ☚ 麟德殿 华清宫 ☛ 兴庆宫 兴庆宫在唐都长安皇城东南之兴庆坊又称 “南内”。此地原有天然水池隆庆池,池北原有唐玄宗李隆基为太子时的藩邸。开元二年(714年)将旧藩邸扩建兴庆宫,合并北面的永嘉坊之半,南包隆庆池。为避玄宗讳改名兴庆池,又名龙池。开元十六年(728年)玄宗移住兴庆宫听政。宫的总面积相当于一坊半,东西宽一点零八公里,南北长一点二五公里。有夹城(复道)通往大明宫和曲江。格局为北宫南苑。苑林区面积比宫廷区稍大。苑内以龙池为中心,池面略近椭圆形,遗址面积约一点八公顷。由龙首渠引来浐水之流水接济。池中植荷花、菱角、鸡头米及藻类等水生植物,南岸有草数丛,叶紫而心红名 “醒酒草”。池西南的“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是苑林区内的两座主要殿宇,楼前围合的广场遍植柳树,广场上经常举行乐舞、马戏等表演。两楼也是玄宗接见外国使臣、策试举人以及举行各种仪典、娱乐活动的地方。花萼楼紧邻西宫墙,从楼上可望见隔街之胜业坊内玄宗的兄弟宁王和薛王的府邸。苑内林木蓊郁,楼阁高低,花光人影、景色绮丽。因玄宗宠妃杨玉环喜爱牡丹,故兴庆宫以牡丹花之盛而名重京华。龙池之北偏东堆筑土山,上建“沉香亭”,亭用沉香木构筑,山上遍种各色牡丹。池东南为另一组建筑群,包括翰林院、长庆殿和后殿长庆楼。安史之乱后,玄宗以太上皇身分,仍居兴庆宫。在战乱后凄凉景象中,每当置酒长庆楼,则南俯大道,徘徊观览,回首前尘,如梦如烟。见《唐书·玄宗本纪》、《新唐书·礼乐志》、《两京城坊考》。 ☚ 大明宫 华清宫 ☛ 兴庆宫 兴庆宫唐朝长安城中的皇宫。因其位于西内太极宫和东内大明宫以南,故又称为 “南内”。周大足元年 (701),武则天将隆庆坊赐给李隆基等兄弟五人。李隆基即皇帝位后,避讳隆字,改隆庆坊为兴庆坊。开元二年 (714),李隆基将此宅邸扩建成新皇宫,称 “兴庆宫”。兴庆宫几经扩建,并将其北面的永嘉坊一半扩入宫中,遂成一东西窄、南北长的宫宛区。兴庆宫正门是兴庆门,面西而不面南。宫中东路有新射殿和金花落,中路有南薰殿,西路有兴庆殿和大同殿。兴庆殿是正殿,位于宫城西北隅。此外还有长庆殿、积庆殿、义安殿、冷井殿、飞仙殿、同光殿、荣光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龙堂、五龙坛等建筑。兴庆宫占地面积小于大明宫,宫室建筑也较少,但是其建筑多高大雄伟、精美奢华。李隆基为了从兴庆宫到大明宫和曲江池的往来需要,在开元十四年 (726) 和二十年 (732) 两次扩建兴庆宫时,修了一条复道,称夹城。夹城两边有围墙,外面看不到里面人的往来。在复道经过城门时,便在城门的南北两侧筑登道,从城门楼上越过去。兴庆宫的宫殿与园林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其另一个特点。李隆基和他的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在这里,使玄宗时期的政治中心从大明宫移到兴庆宫来。宫内还种有多种牡丹花,被誉为“国色天香”。唐玄宗后期荒废朝政,沉醉于宫里的声色之中,唐朝政治日趋败坏,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乱后,李隆基重返长安仍住在兴庆宫。不久被其子肃宗李亨强迫移住太极宫甘泉殿。从此兴庆宫成为清闲之所,除几位太后外,皇帝很少到这里居住了。根据对兴庆宫遗址的实测,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80米,周长4.6公里,占地面积约134.375万平方米。南宫墙20米之外,筑有宽3.5米左右的复墙。 ☚ 大福殿 勤政务本楼 ☛ 兴庆宫在唐长安城皇城东南。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