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城总管衙门清末掌鄂伦春族事务的官署。以地处兴安岭得名。始建于1882年(光绪八年), 设副都统衔总管一人,副总管若干人,多以鄂伦春族首领充任。初治太平湾(今黑龙江龙镇县四站北十八里处),后因衙署坍塌,寄寓喀勒塔尔奇站。下辖库玛尔、阿力、多布库尔、托河、毕拉尔五路。1894年裁撤。鄂伦春族分属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四城副都统衙门管辖, 所属五路八旗十五佐等悉仍其旧。 兴安城总管衙门清末执掌鄂伦春族事务的官署。清初,鄂伦春族臣属清王朝,隶布特哈总管衙门。在纳貂过程中长期受布特哈官员掠夺和欺压,清末,首领烈钦泰领导群众对抗。时值沙俄入侵,需鄂伦春人助固边防,经黑龙江将军文绪奏请,于光绪八年(1882)将鄂伦春族五路八佐从布特哈衙门划出,置兴安城总管衙门专理其事。设副都统衔总管1员,副总管10人(其中满族副总管2人)。治所初设今黑龙江省龙镇县四站北太平湾新建之兴安城,后因衙署坍塌,寄居喀勒塔尔奇站,下仍设5路8佐。二十年(一作十九年),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以“建城专治,事无实效”为由,奏请清廷裁撤。此后,其所领分归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4城管辖,同时将5路8佐改为4路8旗16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