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快乐;喜悦;兴奋ɡāoxìnɡ kuàilè xǐyuè xīnɡfèn【同】 都可作形容词;都可指人的心情愉快;用于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褒义词。 【异】 “高兴”侧重指愉快而兴奋: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可构成AABB式。除作形容词外,还可作动词,表示感到愉快而兴奋和喜欢做某事、怀着愉快的心情做某事的意思,常以ABAB式出现,例如:“让他高兴高兴吧”,“高兴看电影”;其他3个词没有动词的用法。[例]他~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快乐”侧重于心中轻松、和乐,感到幸福、满意;也可构成AABB式,但不如高高兴兴常用;多用于口语。[例]这个一向~的小伙子突然变得像霜打焉了的茄子,成天耷拉着脑袋。“喜悦”侧重于心情愉悦;不能构成重叠式;多受“内心”、“胜利”、“丰收”、“成功”等词的限制,作“充满”、“分享”、“掩饰”、“抑制”等词的宾语;多用于书面语。[例]他掩饰不住~的心情。“兴奋”侧重于情绪激动、愉悦而振奋,多用于书面语;不能构成重叠式;可构成“兴奋点”、“兴奋剂”等合成词。除作动词外,还可用作名词,指在外界或内部刺激下,引起或增强神经系统和相应器官机能活动的生理现象;“高兴”、“快乐”、“喜悦”没有这样的意思。[例]太阳慢慢地跳出地平线,看日出的人们立刻~起来。 【反义】 高兴—悲伤 悲恸 悲愁 悲戚 败兴 扫兴/ 快乐—悲伤 悲恸 扫兴 悲切/ 喜悦—悲伤 悲恸 伤悲 悲苦/ 兴奋—懊丧 镇静 颓丧 冷静 兴奋xīngfèn❶激奋 △ 不要太~。 【同】激动 【反】丧气 ❷使兴奋 △ ~一下大脑。 兴奋xīngfèn❶ 〈形〉激动,激奋:心情很兴奋︱兴奋地放声大唱。 【同义】亢奋︱激动︱激奋︱振奋。 【反义】低落︱平静︱抑郁。 ❷ 〈动〉使激动:兴奋剂。 【反义】压抑︱抑制。 ❸ 〈名〉生物体的大脑对刺激的两种反应中的一种。 【反义】抑制。 兴奋xīngfèn精神振奋,使情绪激动、振作。 【组词】兴奋不已︱十分兴奋 【例句】在大户人家来看,我们的这点筹办工作的确简单得可怜,而我们自己却非常兴奋。 ❍ 河面上的龙船都披红挂绿,船上岸上锣鼓喧天,热闹的景象实在让人兴奋。 【近义】振奋︱激动︱振作︱高兴 【反义】镇静︱平静︱镇定︱愁闷︱悲伤︱忧郁 兴奋xīngfèn【释义】 ❶振奋;激动。 ❷大脑皮层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基本的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引起或增强皮层和相应器官机能的活动状态,如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等。
【色彩】 ❶❷中性。
【近义】 ❶激动︱冲动︱振奋。
【反义】 ❶冷静︱镇静︱沮丧︱颓丧。 ❷抑制。
【扩词】 ❶兴奋极了︱兴奋的心情︱万分兴奋。 ❷兴奋状态︱大脑兴奋。
【造句】 ❶试验终于成功了,大家都~极了。 ❍ 医生~地告诉我们,边校长脱险了。 ❍ 她抑制不住~的情绪,流出了热泪。 ❷昨天晚上我浓茶喝多了,脑子~得睡不着觉。︱白天,大脑处于~状态,晚上休息时,处于抑制状态。
【正音】 “兴”不念作“高兴”的“兴”xìng。 兴奋xīngfèn形容振奋或激动。可以形容心情、情绪、精神、神情、神气、神色、样子、脸色、笑容、眼光、泪花和声音、语气等,也可以直接形容人。例如: ❶ 生宝异常兴奋,掏出一巴掌长的短烟锅,相当神气地吸着旱烟。 ❷ 在感觉强烈,情绪兴奋的时候,……写出来的,我们叫它做诗。(叶圣陶《记徐玉诺》) ❸ 我们兴奋极了。 ❹ 他们一致的同意钱先生的话,而又兴奋起来。(老舍《四世同堂》) ❺ 杜浒也兴奋得闭不上眼。 ❻ 焕之抱着异常兴奋的心情,把前面板门推开,两步就站在船头。(叶圣陶《倪焕之》) ❼ 他的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 ❽ 吴荪甫说着,眼睛里就闪出了兴奋的红光。(茅盾《子夜》) ❾ 兴奋的泪花,粘在了她长长的睫毛上。(从维熙《北国草》) ❿ 高健……兴奋地告诉他: “前五项,我们超过日本了。”(鲁光《美的探险者》) ⓫ 大家兴奋地谈论着。 ⓬ 他说得很兴奋,有如发现了什么准会成功的大计划似的。 ⓭ 没有旧事来骚扰她的平静,也没有新的憧憬来激起她的兴奋。(茅盾《虹》) ⓮ 一种新生的兴奋主宰着他,…… (叶圣陶《倪焕之》) “兴奋”可以跟有关形容词连用。例如: ⓯ 吴荪甫一脸的紧张兴奋,……(茅盾《子夜》) “兴奋”有动词用法。例如: ⓰ 信号弹在寒夜的天空里爆炸了,……它照亮了我们,兴奋了参战的所有战斗员,因为它告诉我们胜利了。(丁玲《到前线去》) ⓱ 这早晚要搞土地改革,……多么兴奋人心呀!(梁斌《翻身记事》) 兴奋xingfen❶振奋;激动:比赛扣人心弦,看台上的观众~得不停地呐喊|他怀着无比~的心情登上了领奖台|从异国归来,老华侨~地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❷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跟“抑制”相对):浓茶喝多了,脑子一直很~|紧经的思维活动使~的神经难以松弛。 ❸使兴奋:喝浓咖啡能~大脑|他用冷水冲头,想~~自己的大脑神经。 兴奋xīng fèn形容词。振奋、激动,形容人的心情、情绪等,用于褒义。 【例】 在城市的文明生活中,她感到满意和兴奋,几乎要从记忆中全然抹去幼时的日月。(《十月》 1987年第2期89页) 兴奋(同)振奋 (反)镇静 抑制 愁闷 兴奋xīng fèn❶ 使兴奋。1903年关庚麟《日本学校图论》:“福井之言如此,余故称录之,以胜斯说。嗟夫!嗟夫!持此兴奋剂医彼冷淡病,此亦可以告天下之研究教育者矣。”1924年天虚我生《工商业尺牍偶存·复镇江叶文甫为制石粉与戒烟药事》:“咖啡精为兴奋剂。”1924年蔡和森《社会进化史》第三篇:“他们到处可以获得粮食,所以到处有他们的足迹。于是别些种族的有名战士,都有他们的宴会,献物等兴奋剂集合于他们的号召之下,而准备随从他们做远征的事业。” ❷ 大脑皮层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是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的。1907年孙佐译述《生理卫生新教科书》第九篇:“反射运动: 随知觉神经之兴奋,不关于意识而发为独立之运动。”1919年汤尔和译《诊断学》下卷:“凡吾人之知觉神经有所兴奋,大脑之感觉中枢受之,其所生感觉,有下列之种类,即(一) 视觉,(二) 听觉,(三) 嗅觉,(四) 味觉,(五) 皮感觉(触觉、痛觉、压觉、温觉、部位觉、空间觉)。” 兴奋;抑制○兴奋xīng fèn(名,动)大脑皮层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是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的,作用是引起或增强皮层和相应器官机能的活动;使兴奋:~状态|~点|~剂|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是大脑皮层处于~的现象。 ●抑制yì zhì(动)大脑皮层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是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阻止或减弱皮层和相应器官机能的活动:~剂|睡眠就是~过程在大脑皮层中逐渐扩散而最终导致的生理现象。
兴奋;镇静○兴奋xīng fèn(形)(精神)振奋;(心情)激动:~的心情|~过度|~得睡不着觉|我们都很~|谈论得十分~|人人感到~。 ●镇静zhèn jìng(形)情绪稳定或平静:~的神情|~一点|佯装~|保持~|不可失去~|先~一下|情绪~下来。 兴奋←→懊丧 颓丧 颓唐xīng fèn ← → ào sàng tuí sàng tuí táng兴奋:振奋。 懊丧:因事情不称心而情绪不高,精神不振。 颓丧: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颓唐:精神委靡。 【例】 他躲在墙角聚精会神地看,兴奋得连放风也忘了……(罗广斌刘德彬 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 比去年都不如,只有五块钱! ”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嘴脸。(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 我注意到,房敬贫复述舒吟那几句话时,脸色都变了,眼睛晦暗无神,颓丧极了。(叶辛:《山乡纪事》)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鲁迅:《呐喊·孔乙己》)
兴奋←→镇静xīng fèn ← → zhèn jìng兴奋:激动。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例】 母亲擦擦满脸的汗,望着山下行进着的部队行列,兴奋地笑了。(冯德英:《苦菜花》) 心死了,就明明白白地不抵抗,结果反而弄得大家不镇静。(鲁迅:《伪自由书·内外》) 兴奋 兴奋奋亢 酒后兴奋:酒兴 因感动、感激而兴奋:感奋 心情激动兴奋:热乎乎 热呼呼 热忽忽 情绪高昂,兴奋激动:热烈 热气 炽热 酒兴正酣,情绪高昂:乌乌击缶 乌乌拊击 缶击呜呜 拊击乌乌 热烈而充满激情:热辣 热烈程度:烘烘(热~) 十分热烈:火爆 火势 过分兴奋:发舒 极度兴奋:亢奋 兴奋之极:癫狂 颠不辣 颠不剌 颠狂的情态和动作:风风势(风风势势)风风世世 人临死之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回光返照 回光反照 回光还照 回光一照 返照回光 神情兴奋的样子:张眉 极为兴奋、喜悦的样子:拍手打掌 (精神振奋;情绪激动:兴奋)
另见:精神 情绪 激动 振奋2 ☚ 情绪激动 振奋2 ☛
激动 激动震动 鼓动 悸动 兴奋 奋亢 激越 表示激动:拂衣 事物激动人心:动人心弦 动人心魄 动人心脾 事情巨大,惊天动地,动人心魄:鬼哭粟飞 感情激动:涨溢 热烘烘 感情激动的样子:冲冲(兴~) 兴奋激动:热腾 欣喜激动:欣悲 悲伤激动:悲激 激动而愤怒:激愤 激动不安:躁激 十分激动:泪如雨下 泪如雨集 泪如泉滴 泪如泉涌 泪如涌泉 泪下如雨 泪河东注 泪如铅泻 泣下如雨 泣涕雨下 泣涕如雨 涕零如雨 非常激动:眼泪汪汪 泪眼汪汪 泪承双睫 眼泪婆娑 泪眼鳏鳏 非常激动的情绪:心痒 眼泪汪汪的样子:汪然出涕 极其激动:魂断 断魂 声泪俱下 声泪俱发 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举国若狂 因急切期待或心情欢乐而激动的样子:跃跃 (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激动)
另见:情绪 感情 精神1 兴奋 紧张︱心静 ☚ 激动 心情激动 ☛ 兴奋excitation机体由活动弱到活动强或由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的过程。兴奋是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是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表现。 兴奋在不同水平的表现 在机体的不同水平,兴奋有不同的表现与含义。在整体水平,兴奋表现为动物体活动状态的加强。动物由睡眠状态转化为清醒活动,遇外敌激发的格斗或逃避行为等,可称之为兴奋。整体水平的兴奋是由体内众多系统与器官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下,共同协调活动的结果。在系统与器官水平,兴奋表现为该系统或器官活动水平的提高。窒息初期,动物因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引起的呼吸幅度加深,呼吸频率加快; 升压药使用后引起的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力加强以及心率加速; 动物采食后引起消化液分泌的增加和胃肠蠕动的加快等,也被描述为该系统或器官的兴奋。系统或器官水平的兴奋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细胞共同配合活动的外在表现,在整体情况下,也需仰赖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对它们的调控。细胞水平的兴奋表现为可兴奋组织活动的加强,例如腺细胞分泌,肌肉细胞的收缩,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的增加等。因此兴奋是一个广义的并为经典生理学广泛沿用的概念。 兴奋性与应激性 由于电生理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理学得以从膜水平的变化来理解兴奋的本质。兴奋在可兴奋组织细胞的膜上的表现是膜电位下降,动作电位的产生,以及动作电位经突触传递之后引起效应细胞活动的变化。因此对兴奋的概念有了深入一层的理解。在刺激作用下,由于可兴奋组织细胞具有固有的内因——兴奋性才表现出兴奋。兴奋性是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外界刺激的强度、持续时间、变化速率不同,可兴奋细胞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引起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称阈强度。刺激只有达到阈强度的条件下,才出现兴奋。具有兴奋性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可兴奋组织局限于神经、腺体、肌肉等。如将阈上刺激作用可兴奋组织以外的组织,例如上皮细胞,这时被刺激的细胞的膜电位也会发生变化,表现出膜电位的下降,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非可兴奋组织细胞在刺激作用下能发生反应的能力称应激性。这是有别于兴奋性的较为狭义的概念等。在动物体内,具有应激性的组织细胞的分布比之可兴奋组织细胞的分布要广泛得多。所以,兴奋性是生物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表现。兴奋性与应激性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在膜水平上,二者则表现为同一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 膜兴奋的本质 组织细胞在安静状态时,膜内外的离子分布及浓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膜内以钾离子为主,膜外以钠离子为主。中间由一个双脂质分子组成的。对不同离子有选择性通透的半透膜将它们分隔。在安静时,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对钠离子基本上不通透,因而形成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同,膜内外形成一定的电位差——膜电位。膜电位是由于膜内外钾离子不同浓度差所形成的钾的平衡电位(见生物电)。膜对钾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决定了膜电位的水平。在一个有效刺激作用下,如果刺激强度属阈下强度,膜上仅产生局部的去极化电流,膜电位有所下降,但尚不足以引起动作电位的爆发。可兴奋组织细胞与非可兴奋组织细胞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发生的局部电位变化是一致的。由于局部电位是因外界刺激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表现出刺激与反应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将局部电位的出现理解为组织细胞具有应激性的表现。可兴奋组织细胞与非可兴奋组织细胞的主要差别,在于产生局部反应后能否进一步产生动作电位,即表现出可兴奋的能力。 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有效刺激作用下,只要刺激强度达到阈强度水平,膜电位即刻便发生一种快速的逆转性变化; 膜对钠离子由原先的基本上不通透的状态发展为高通透的状态,存在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被开放。由于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在短时内大量的钠离子由膜外涌入膜内,造成膜内正电荷的大量增加,膜电位由原先的负电位向正电位逆转,膜发生反极化的变化。这时如用电生理的微电极技术,便可记录到一个陡然上升的峰电位,即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时程约0.5~1.0毫秒(神经组织);幅度约80~120毫伏。动作电位的出现是被刺激组织发生兴奋的表现。刺激局部一旦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局部与安静部位之间产生了一个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可大至超过阈强度若干倍。因此动作电位本身又作为一个有效的阈上刺激,对临近的安静部位起刺激作用,引起毗邻部位的兴奋。因而动作电位沿可兴奋组织细胞的膜表面传播开来。如果这一情况发生在有髓的神经纤维上,由于郎飞氏结的存在,这一低电阻区首先接受邻近部位动作电位的刺激而发生兴奋,因而兴奋便以跳跃式方式进行传播。动作电位的大小是相同的。动作电位遵循全或无原则而发生。只要刺激强度达到阈强度水平便可发生。外界刺激越强,持续时间越久,产生动作电位的数目越多,动作电位发放的间隔越短,兴奋过程越强,因此动作电位出现与否以及动作电位出现的频率,可作为反映可兴奋组织细胞兴奋水平的客观表现。 在膜水平上对兴奋的理解,业已超越传统生理学对兴奋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因此在使用兴奋一词时,既有传统袭用的习惯用语之意义,更有在膜水平上发生的、以动作电位发放为指征的本质的理解。 兴奋excitation机体受刺激后所引起的外在表现。如腺体的分泌,肌肉的收缩或神经(肌肉)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等。 兴奋 兴奋xingfen人或动物体内某些组织(如神经、肌肉和腺体) 感受外界刺激后表现出该组织特有的活动(如神经的传导、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状态。是活组织在有效刺激作用下,所发生的能够传播或并不传播的伴有特殊生物电现象的反应过程。要使感受器兴奋,作用于感受器的刺激能量必须达到一定总量,称为感觉阈值 (包括强度阈值、时间阈值、面积阈值等)。组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由于离子分布情况的不同,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膜外电位高,带正电,膜内电位低,带负电,两者电位差呈稳定的水平状态,称为极化。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是组织能够发生兴奋的基础。其中K+的浓度对神经和肌肉兴奋的发生和传导有重要影响。处于极化状态的细胞膜,当某一点受到达到一定阈值的刺激影响时,膜的通透性即发生改变。膜内外的离子也发生变化,使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传播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又叫锋电位。此时,膜建立相反的极化状态(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当兴奋向前传播时,锋电位亦随之向前传播。此种电活动达到一定水平,就能进一步使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上的电活动,使神经纤维发放冲动。这种起源于神经末梢的电活动,称发生器电位,带有局部电位的特性。发生器电位是感觉神经末梢的除极化过程。当它达到一定水平时,就刺激感觉神经纤维本身,使它发放冲动。中枢内兴奋的产生是由于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结果。 ☚ 混合神经 抑制 ☛ 兴奋excitation机体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是活体组织的一种生理功能,神经与体液是机体兴奋的重要条件。机体组织的兴奋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与频率,如机体组织兴奋性发生改变(升高或降低),则兴奋状况亦发生改变,可表现为过度兴奋或兴奋减弱。兴奋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兴奋见“生物”中的“兴奋”。
兴奋动物体内某些组织(如神经、肌肉和腺体)所处的一种状态。指机体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反应。表现在接受外界刺激时,该组织呈现出特有活动(如神经的传导、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等)。与之对立的状态称“抑制”。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发生反应时,若表现出由相对的静止变为显著的活动或由活动弱变成活动强,此系兴奋;若由显著的活动转化为相对静止,或由活动强变为活动弱,此系抑制。刺激引起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及组织当时所处的状态。 兴奋 兴奋excitation即活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如心肌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发生的除极化现象。 ☚ 应激性和兴奋性 兴奋性 ☛ 兴奋exciting;be excited
兴奋excitation 兴奋be excited;be elated;be thrilled 胜利的消息使全国人民感到~。The whole nation was excited by the news of victory./以无比~的心情with great excitement; with boundless joy;feel greatly excited 兴奋 兴奋excitement有机体受到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伴有电位活动变化的反应过程。兴奋是一种积极的生理反应过程,所发生的反应表现为发生活动或活动增强。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既可以扩散,也可以集中,并与抑制相互转化。在生理学中,将那些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将受到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兴奋。各种可兴奋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虽然可能有不同的外部表现,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先出现的反应,这就是在受到刺激处的膜两侧出现一个特征性的电变化,也就是动作电位。 ☚ 行波理论 兴奋性 ☛ 兴奋 兴奋excitation与“抑制”相对。高级神经系统活动过程之一。大脑某区域接受刺激之后,由静息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加强原来活动强度,使得与它有关的肌肉、骨骼、腺体产生相同变化的过程。 ☚ 神经冲动 抑制 ☛ 兴奋 兴奋与“抑制”相对。高级神经系统活动过程之一。大脑某区域接受刺激之后,由静息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加强原来活动强度,使得与它有关的肌肉、骨骼、腺体产生相同变化的过程。 ☚ 觉醒 抑制 ☛ 00001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