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兴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兴会 兴会古代诗学概念。意指审美主体在自然景物、社会生活或文艺作品的激发下,产生了昂扬的诗情,或者说它是主观精神世界里突然发生的高度亢奋的审美创造欲望或审美创作的心理机制。语见齐梁时代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又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引发性灵。”所称“兴会”,与六朝文学的自觉精神相呼应,一方面指诗人或作家创作时激情突然迸发的亢奋心理,它与人的性灵展现直接相关;一方面又可指诗人情兴在艺术作品中的物化形态。后来清王士禛也说:“夫诗之道,有根柢焉,有兴会焉,二者率不可得兼。镜中之象,水中之月,相中之色,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此兴会也。……根柢原于学问,兴会发于情性。”(《带经堂诗话》卷三)意思基本相似。作为创作主体心理活动的特殊状态,兴会淋漓时以审美情感为主导,但在杂文学仍占一定地位的环境中,它也程度不同地混杂着某些理性成分的主观意念。有时,古文论家又把“兴会”称之为“兴”、“情兴”、“意兴”、“兴致”、“兴趣”等等。当然,如果详加辨析,上述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和“兴会”并非完全相同,但基本精神是相似的,它们之间很难定量、定性地作出明确的区分。其实,晋陆机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兴会”概念,但其《文赋》实际上最先揭示了文艺创作中兴会到来时主体心理活动的特殊状态:“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其所称“应感之会”,实际就是对于“兴会”到来时的具体描述。因为它所表现的正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相感相应时突然产生的高度亢奋的审美创造活力。文艺作品作为审美创造的成果,便是把这种稍纵即逝的审美心理活动物化为语言文字符号系统,从而成为感发读者,使之接受、欣赏、共鸣的审美要素。因此,“兴会”又引申出第三方面的意义,即近似地重现于接受主体精神世界的再生形态,这种再生形态,通常只以读者接受的审美满足为终点,但有时它也能成为激活、推动接受者并进行新的审美创造的动力。“兴会”对于今天的创作和批评,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知言养气 兴象 ☛ 兴会;幸会◉ 兴会xìnɡhuì 名 因偶然有所感受而发生的意趣。〈例〉~淋漓/ ~所至,易于成篇/ 诗人~更无前。 兴会(同)兴趣 兴味 兴致 兴会 兴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突然达到的文思泉涌、心手交畅的状态,类似今言所谓的“灵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标举”。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谢灵运《登上戌石鼓山诗》评语:“……神理流于两间,天地供其一目,大无外而细无垠,落笔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岂‘兴会标举’,如沈约之所云者哉!”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 ☚ 六义 即兴 ☛ 兴会❶ 兴致到来。《世说新语·赏誉》:“然每至~,故有相思时。” 兴致 兴致兴(兴头;兴会;兴绪;意兴;心兴) 趣会 另见:情趣 趣味 爱好 志向 ☚ 兴致 各种兴致 ☛ 意趣 意趣意致 气味 兴会 ☚ 情趣 情致 ☛ 兴会 兴会意为碰到高兴的时候。“会”,触及。 ☚ 凫藻 兴冲冲 ☛ 兴会xìng huì❶兴致,兴味。《宋书·谢灵运传》:“灵运之~~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 兴会sudden flash of inspiration;brain wav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