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成形术arthroplasty系使失去功能或功能障碍的关节恢复一定功能的手术。主要是对强直的关节或其他原因引起关节功能障碍时而实行的人工关节替换、人工股骨头成形术、金属杯成形术、关节切除和筋膜及皮肤成形术等。 关节成形术arthroplasty系使僵硬、强直或病损的关节恢复无痛、能活动、有功能的一种手术。常用于关节成形的材料有自体深筋膜、同种骨软骨,以及金属和陶瓷等非生物材料等。常用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良性骨肿瘤等。若局部有感染病灶,肌肉瘫痪或血供障碍以及儿童禁做此种手术。术后仅能获得部分关节功能,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前必须从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和关节等因素认真权衡利弊,慎重考虑。 关节成形术 关节成形术关节成形术是使僵硬、强直或畸形的关节恢复无痛、有活动和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关节切除术是另一种手术,不要混同。作关节成形术的病例选择: ❶骨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良性骨肿瘤患者,最适于作关节成形术。对化脓性关节炎和关节结核所引起的畸形强直,尤其是曾有窦道形成者,即使已多年静止,也须慎重考虑,或列为禁忌,因为在病灶局部的骨质与软组织中均潜伏着很多细菌,并有大量瘢痕形成,术后有感染复发可能,功能疗效也不良好。 ❷局部有骨质疏松者须锻炼患肢至少半年,待骨质疏松改善后才作关节成形术。局部骨质有大量硬化者表示曾有严重感染,禁作成形术。骨质缺失太大者不能作关节成形术。肌肉有萎缩和纤维化者,手术疗效不佳。肌肉有瘫痪、严重缺失和血供障碍者禁作此术。关节原来融合于非功能位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未发生肌肉萎缩与纤维变化和骨萎缩者,作此手术,功能疗效可能较好。 ❸常作关节成形术的有髋、膝、肘等部位,其中以髋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较好,膝很差。肘关节作筋膜成形术较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好。肩与踝因有邻近关节可以部分代偿其功能,故极少作关节成形术而常作关节融合术。 ❹未成年的青年和儿童因骨端有骨骺,禁作关节成形术。18~40岁的青壮年最好用其它治疗方法代替本术,40岁以后,甚至在更高的年龄才考虑作关节成形术。 ❺本术只能获得部分关节功能。因此要结合受术者的职业考虑,对重体力劳动者禁作本术。关节强直在适当位置者,其功能远较关节成形术优越。 ❻术后关节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极为重要。如术后不能合作者禁忌作此手术。 手术有几项原则: ❶重建关节骨端。切断原关节面之间的骨性或纤维性连接。切除关节骨端有病变的骨质,使其重新成形,以达到新建的关节能够稳定和自由活动。骨质切除太多,将使关节不稳,或成连枷关节。 ❷在骨端之间夹置一种物质,重建关节面,使之长期光滑,以利活动。目前常用的材料有自体深筋膜和同种骨、软骨等生物材料,以及镍铬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基合金等金属,医用高分子和陶瓷等非生物材料。由非生物材料制成的关节假体,称为人工关节。关节面全部置换者称全关节置换术,一侧关节面置换者称半关节成形术。各关节的人工关节的形态、机械性能与强度、光洁度和所用材料等均按各该关节的功能、临床需要和生物力学而特殊设计。但至目前为止,人工关节的缺点还很多,尚在继续研究中。 ❸保持和调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关节功能全靠这些软组织的有效控制。软组织完好者,功能疗效良好。肌肉瘫痪或瘢痕形成者,关节虽能被动活动,但不能自控或有功能障碍。侧副韧带破坏者,关节将不稳定。必须避免血管和神经的任何张力,要延长或切断挛缩的肌腱、筋膜和关节囊等。 ❹必须从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和关节等因素,认真权衡其它手术方法或其它疗法,包括关节融合术、截骨矫形等。不能希望关节成形术后能够达到一个正常关节的功能。例如膝关节成形术后虽能活动,但不能在步行中稳定而无痛。从功能和疼痛考虑,膝关节融合术较成形术优越。还要考虑到邻近关节的代偿作用,例如肩的活动包括盂肱关节和肩胛骨与胸廓之间的活动,盂肱关节强直后,肩胛骨可取代大部分肩的活动,因此很少需要盂肱关节成形术。 ❺必须考虑关节成形术失败后的补救办法,尤其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因为在关节成形术中必须切除较多的骨质,软组织创面较大,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又多使用骨粘固剂,一旦感染或手术失败,很难补救。因此在选作关节成形术尤其人工关节置换术时,要极慎重。 ❻手术后须建立一套功能锻炼的方法。手术后有时可发生感染、关节松弛、关节不稳、关节疼痛,以及手术本身可能发生的其它全身性并发症。 ☚ 关节融合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 00008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