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同伪社会主义或称基尔特社会主义之间的一场斗争,是党的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的第二次论成。1920年9月,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罗素来到中国,先后在江苏、北京、湖南等地演讲。罗素到湖南时,上海《时事新报》主编张东荪和吴稚晖等赶往作陪。张东荪回沪后于11月6日在《时事新报》上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知又一教训》一文,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运动,挑起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11月7日和8日,李达、陈望道、邵力子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分别发表《张东荪现原形》、《评张东荪君底“又一教训”》、《再评张东荪君底“又一教训”》等文章以迎战。同年12月,张东荪在《改造》上发表长篇文章《现在与将来》,系统地阐述反社会主义观点。1921年2月梁启超在同一刊物上发表《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支持张东荪的论点。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一)认为中国“农民太无知识”,“工人道德堕落,终年怠业”,“工人与商人都不成为有力的阶级”,因此不具备革命条件,“决不会发生真的劳农革命”。(二)现在中国的出路是“开发实业”,发展资本主义,造成中国的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才有所凭借”。(三)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劳动阶级”,现在“简直是没有”。(四)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等分别发表《社会主义批评》、《社会主义下之实业》、《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等文章,针对假社会主义谬论逐一予以批判。他们的主要论点是:(一)中国具备革命条件.“中国不但有讲社会主义底可能,而且有急于讲社会主义底必要”。(二)中国的唯一出路是社会主义,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梁任公的温情主义的主张是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四)主张采取俄国十月革命所采取的“劳农主义”的方式。蔡和森公开宣布他的“极端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五)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他们要“结合共产主义信仰者,组织巩固之团体”,“始终为支持共产主义而成”。这次论战一直延续到1922年初,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而结束。通过论战,划清了真伪社会主义的界限,坚持了十月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 关于当代帝国主义新经济特征的讨论 关于“社会主义异化”的争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