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争论
20世纪80年代我国理论界围绕知识分子社会地位问题而进行的学术争鸣。
张维迎、侯耀军在1984年7月5日《河北日报》发表《经济改革与中国知识分子——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探讨》一文,认为:知识分子的地位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自然经济时代是一个体力竞争时代,重经济轻科学的时代;商品经济时代是一个智力竞争的时代,科学的时代。商品经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有如三位一体,商品经济唤起对科学技术的需求,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使商品经济的范围扩大。这样无限循环,知识分子的地位就螺旋上升。胡祥明、张敏则在其主编的、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出版的《知识分子概论》中提出:从历史上看,知识分子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社会主义学说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革命的先锋和桥梁,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实行科学决策的“智囊团”。在现阶段,知识分子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中坚力量,人才队伍的主体,也是对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有决定意义的一支社会力量。不久,麻东堤在《理论与实践》杂志1985年第11期发表《“皮”与“皮”之论应彻底否定》一文,认为: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中最先知识化、科学化、技术化了的部分,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先进的部分。后来,郭嗣清也在《理论信息报》1988年4月25日发表《新时代领导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一文,认为:在现代,知识分子懂科学,有理想,有觉悟,主张民主,甘为祖国富强、民族兴盛献力,是率领人民向现代化奋进的领导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