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体制问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体制问题 《关于体制问题》这是周恩来1956年6月23日在国务院体制会议上讲话的第一部分节录。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4月,毛泽东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随后,国务院为解决中央集权过多的现象,召开了全国体制会议,提出了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周恩来在会上讲话,对体制问题进行了理论性的探索。(1)为什么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我们在三大改造取得胜利后,生产力会得到更大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动员一切力量,发展生产,建设国家,需要在各种制度上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个前提下,毛泽东提出分权给地方的问题,我们要在这样的意义上理解分权,理解经济建设、社会关系、党内外关系等。(2)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是为了发展生产,不是为了缩小和妨碍生产。分权的办法主要是使地方有权,除了有党权、政权(就是行政权)以外,还要有人权、财权,让地方搞更多的生产,更多的事业、企业。(3)集权与分权问题。我们要吸取苏联过去中央集权过多地方权力缩小的经验教训,各种制度的建立都要从有利于把一切积极力量动员起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着想。适当分权给地方,就会更好地集权于中央。因为我们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集中指导下发扬广泛民主,从中央到地方按级负责,大家都有权,多多发扬地方民主,就会大大巩固中央领导。官僚主义现象也可以得到克服。(4)搞体制改革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5)具体贯彻执行时要统一计划,分工合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6)要研究和作出改进体制的办法和规划,逐步加以实现。在这点上,既不要急躁冒进,也不要右倾保守。全文约3 600字,载《党的文献》1988年第6期。 ☚ 在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工资制度的改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