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

《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

这是刘少奇1957年3月2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经整理后作为《人民日报》社论于4月8日发表。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解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各种条件的限制,现在还没有可能实行普及中学教育。至于高等教育,本来不属于普及教育的范围,它的发展当然要受更多的限制。因此,小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都要有很大一部分转入生产。这是一个现在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开始转入比较正常的状态。我们今后的任务,是首先逐步普及小学教育,使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同时,我们将继续发展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但是,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总的趋势将是有更多的小学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必须参加生产。在今后,一方面,将一年比一年有更多的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升学;另一方面,又将一年比一年有越来越多的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投入生产劳动。这表明什么呢?表明我国的知识分子将愈来愈多,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将逐步有所提高。这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对于教育事业本身,都是好事情,而不是坏事情。应届毕业的学生,以及他们的教师,特别是他们的家长,对于他们的出路都应当有升学和不能升学两种打算。能够升学,那很好。而如果不能升学,也应当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对于不能升学的学生,不应当有任何歧视,而应当积极安排他们的出路。安排不能升学的毕业生的出路,在目前是一个比较繁重的任务,各个毕业生的家庭都应当认真同国家合作,国家也应当认真同这些家庭合作。我们的国家对全国所有的人都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因此,各地党政机关和青年组织对于当地不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采取负责的态度,分别情况,作好统筹安排,是完全必要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安排?安排他们做什么?最主要的办法是帮助不能升学的学生就业。那么,就什么业呢?就全国说来,最能够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容纳人最多的方面是农业。所以,从事农业是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们今后就业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刘少奇着重地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他指出,有人担心我们的农村劳动力过剩,担心学生回到农村无事可做。事实证明,合作化基本实现以后的农村,都会感到有文化的劳动力的缺乏。而且现在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中学毕业生增加了,这样,我们在安排中学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已经有可能兼顾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着重地照顾农业生产的需要了。既然客观上有需要,也有实现的可能,这是否意味着中小学毕业生特别是中学毕业生,下乡种地,参加农业生产,就没有问题了呢?不,还是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思想,在于学校中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缺点,没有引导学生去切实地充分地认识这种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过去教育行政部门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对中小学学生毕业后应当参加工农业生产的教育重视不够。因而学生思想上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相当多数的学生对下乡种地在情绪上是有抵触的,他们的态度是消极的。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观点大致有这样几种。(1)有人说,下乡种地“丢人”,“没出息”,种地是“下贱”,“不光荣”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不是侮辱全国的五亿多农民吗?这是一种什么观点呢?这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是封建士大夫的观点,是封建贵族的观点,也是资产阶级的观点。由于有这种观点,或者受了这种观点的影响,许多青年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混乱,他们的言行出现了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他们口头上重视劳动,实际上却只重视脑力劳动,而不重视体力劳动;口头上说看得起劳动者,实际上却只看得起脑力劳动者,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由于中国文化落后,知识分子少,特别是由于学校里的政治教育薄弱,脱离实际,现在的青年学生还远没有摆脱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的那种骄傲自大的劣根性的影响,不懂得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这里非常有害的。因此,中小学毕业生,应该毅然决然地、愉快积极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特别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使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促进自己的提高和发展。(2)有人说,下乡种地,“没有前途”。这种说法一方面是轻视劳动、轻视农民的另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又同他们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着什么地位、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缺少了解,有很大的关系。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领导力量,而农业发展则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地大大地发展农业生产。而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改革和技术改革。在全国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以后,社会改革方面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但是,这些工作不久就可以完成。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好,逐步地而又适当地进行技术改革,大大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以后的农村是新的农村,农民是新的农民,但是,现在的农村和农民都还缺少文化,所以农村迫切需要文化,农民自己需要提高文化,同时也需要有文化的人去当农民。如果大批的中小学毕业生能够参加农业生产,那末,可以肯定,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和农业的技术改革就将得到一个极大的推动力量,就将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空前地向前大发展。(3)有人说,他们愿意去种地,但必须去外县外乡,不愿回本县本乡。他们说,社会上有一种压力,使他们难于在本乡本地生活下去。他们周围的人,现在都还不同程度地带着轻视农业、轻视农民的观点,不愿意要自己的子弟回家种地,认为这是“没出息”。这是农民自己看不起自己,是几千年来封建统治阶级压在他们身上的一个包袱,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解除这个包袱。只有这样,才解除了学生回乡种地的社会压力。因此,我们在向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向学生的家长和师友,向广大的农民和干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对农业生产、对农民群众、对学生回乡有正确的认识,鼓励学生回乡,使下乡学生安于农村,安于种地。(4)有人说,不能升学,要去种地,这是“吃了亏”。近来有些人过分热衷于个人名利,追逐钱多、待遇好和较为轻松的事情干,而不愿干工资较少、待遇轻薄或者较为困难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需要的。这是一股歪风,我们希望青年在这股歪风面前,能够站得稳,不要跟着这股歪风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更多的这种不计名利,不图享受的“傻子”,需要更加发挥这样的“傻劲”。我们要劝告一切干部和一切青年,不要向那些贪便宜,怕吃亏的“聪明人”学,而要向那些“傻子”学,不要怕吃苦,不要怕自己吃了一点亏。必须懂得,光想占便宜,生怕吃亏的人,是思想上、政治上不健康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人。而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亏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是真有理想,能够站得住脚、能够得到人民信任的人。刘少奇最后强调指出,要完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必须有意识地把较为艰苦和困难的工作担当起来。吃苦在前,享福在后,这是取得党和人民群众信任的基本条件。我们希望青年能够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美德的人。青年人要有理想,我们希望一切青年人都有这样高尚的理想。全文约10 800字,载《刘少奇选集》下卷。

☚ 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后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
000009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