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地泉》的评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地泉》的评论 关于《地泉》的评论华汉(阳翰笙)的《地泉》是由《深入》、《转换》、《复兴》这三人中篇小说组成的三部曲。1930年7月由上海平凡书局初版发行时,曾得到革命文学评论界的好评,同时也受到一些尖锐的批评。1932年7月25日,湖风书局重版时,书前加上易嘉(瞿秋白)、郑伯奇、茅盾、钱杏邨的四篇序言和作者重版自序。瞿秋白的《革命的浪漫谛克——〈地泉〉序》,指出《地泉》没有真正反映中国的现实,没有充分表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发展动力,却反映了“浪漫谛克的路线”。郑伯奇的《〈地泉〉序》分析了该书的成功之处是“伟大的时代相,矫健的文字,强烈的煽动性”,缺点是概念地进行“革命遗事的平面描写”和“革命理想的拟人描写”。茅盾在《〈地泉〉读后感》中则认为, 《地泉》代表了初期革命文学的共同倾向: “(一)缺乏社会现象全面的非片面的认识,(二)缺乏情感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该书由于“脸谱主义”地描写人物, “方程式”地布置故事,使作品的艺术功效大为削弱。钱杏邨的《〈地泉〉序》既充分肯定初期革命文学“在当时扮演过大的角色,曾经建立过大的影响”的历史作用,又指出它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过去对这类创作的过高评价。以上四篇序言和作者的重版自序,通过对《地泉》的分析评论,认真总结了革命文学创作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左联”成立后,左翼文艺队伍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觉地批评和克服革命文学创作中“革命加恋爱”的浪漫谛克倾向和“用小说体裁演绎政治纲领”的缺点,清除苏联“拉普”派左倾文艺思潮影响,积极引导革命文艺不断走向成熟的一次重要的创作讨论。 ☚ “革命的浪漫谛克”的小说创作倾向 《家》的出版与反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