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异化”的争论
20世纪80年代,中国理论界围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有无异化发生的一场争论。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异化。黄楠森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异化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应当超越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而普遍使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资本的对抗关系。劳动异化现象植根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资本主义制度自身不可能克服异化现象。而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植根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主要是认识问题。用异化概念解释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实际问题,就会引起思想混乱。另一种观点以王若水为代表,他在《谈谈异化问题》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异化,而且涉及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经济上的异化不是由剥削造成的,而是由于没有认识客观经济规律和官僚主义造成的;政治上的异化是由于人民没有防范自己的官吏,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思想上的异化主要是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是包括经济、政治在内的整个社会环境造成的。社会主义的异化是权力的异化,但是这种异化是可以克服和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