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共产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产风1958年在我国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因为“左”倾思想的影响,混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界限,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急于求纯,盲目推行“一大二公”、“一平二调”而产生的极“左”风潮。当时认为“一大二公”是人民公社优越性的重要特征。“大”,就是人民公社的规模要远大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工、农、兵、学、商结合在一起;“公”,就是人民公社的公有化程度要高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集体所有制。因追求“一大二公”,掀起“一平二调”的“左”倾风潮。“一平”,就是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队拉平,搞平均分配;“二调”,就是公社靠行政权力,以公共积累的名义,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劳力,无偿调用生产队及社员的财产、生产资料。“一平二调”破坏了等价交换的原则。“共产风”导致在公社范围内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甚至对社员包住、包穿、包治病、包生育等,严重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破坏了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共产风 “共产风”1958年,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出现的急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带有普遍性的“左”的错误。其主要表现是混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在人民公社范围内搞“一平二调”即:否认各生产队间的经济差别,贫富队拉平;否认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无偿调拨各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和产品。甚至宣布一切私有家俱、牲畜、房屋、树木等统统归公,取消以前的生产资料入社折价款等;在分配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公共积累过多,义务劳动过多。这些“左”的做法,搞乱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危害了工农联盟,根本违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党中央和毛泽东及时批评和纠正了这种错误。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郑州会议,开始批评和纠正“共产风”的错误倾向。同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从理论和政策上阐明了有关人民公社的一系列问题:指出人民公社在现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必须继续坚持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的原则;批判了那种企图过早地否定按劳分配原则而代之以按需分配原则的观点,指出企图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勉强进入共产主义,无疑是一个不可能成功的空想。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围绕人民公社的所有制这一中心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批评“共产风”的错误,指出“共产风”在某种范围内,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这是不许可的。强调人民公社必须“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指出,“共产风”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必须坚决反对,彻底纠正。《指示信》规定: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向社队和社员个人平调的各种财物,都必须认真清理,坚决退赔;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和认真执行劳逸结合。《指示信》对纠正“共产风”,扭转农村局势,起了积极作用。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及时采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纠正和制止了“共产风”的蔓延。1961年前后,“共产风”得到基本纠正。但由于当时是在基本肯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来纠正“共产风”错误的,因而很不彻底,以致社会劳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继续严重地阻碍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小洋群 大炼钢铁运动 ☛ 共产风gong chan feng“go communist” trend “共产风”(stirring up a)“communist win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