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兰科植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兰科植物orchidsOrchidaceae,单子叶植物,地生、附生或腐生的多年生草本、亚灌木,极少为攀援藤本。常具根状茎或假鳞茎。多数兰科植物的根常与真菌共生。叶通常互生,2列或螺旋排列,或生于假鳞茎顶端、近顶端,带状或圆柱状。通常有鞘、抱茎。花茎顶生或侧生,单花或多花排列成总状、穗状、伞形或圆锥花序;花常有香气或鲜艳颜色;花被6片,呈2轮,外轮3片为萼片;内轮3片,侧生的2片为花瓣,中央的为唇瓣;唇瓣常有复杂的结构和艳丽的色彩,呈各种形状,其上还有胼胝体、褶片或腺毛等附属物。雄蕊的花丝和雌蕊的柱头合成柱状体,称为蕊柱,顶端有药床和背生雄蕊1枚,少数2枚,前上方有一柱头穴,称为药腔。花粉多结合成团块,与花粉块柄、粘盘、蕊喙柄合生在一起,称为花粉块,但并非所有花粉块部具有这四部分。昆虫或鸟类传粉或自花传粉。果为蒴果,3~6果爿,种子特多而极小,无胚乳,胚小,未分化。 图1 石斛 同属植物约有80种,常见的有密花石斛(D.densiflorum),高约60cm,茎棒状、4棱,有革质椭圆形叶3~5枚,近顶生。花序下垂,花多而密集,淡黄至金黄色,花径5~6cm,花期3~5月。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蝴蝶石斛(D. phalaenopsis),高30~60cm,上部有叶,花序顶生或近顶生,有花4~18朵,花玫瑰色、白色或紫色,直径7~10cm,艳丽,适作切花。花期5~11月。原产澳大利亚。黑节草(D. candidum),茎圆柱形,有节,上部节有时生长气生根和新株。叶短圆状披针形,边缘及中脉淡紫色。总状花序,花常3朵,花被黄绿色,萼囊明显,唇瓣3裂不明显,反折,唇盘有紫红色斑点。分布在云南。流苏石斛(D. fimbriatumvar. oculatum),茎近圆形,表面具槽,叶2列,近水平生长,花期无叶;总状花序下垂,有花6~12朵,黄色。花期3~4月。分布在广西、云南。 指甲兰(sweet aerides) Aerides odoratum,兰科指甲兰属多年生草本,附生兰。无假鳞茎,茎粗壮,直立向上,有许多带状水平或弯曲的叶片。总状花序腋生,多花,花径约3cm,白色,均有点、纹,有香气。花期7~9月。分布在西南、华南。 同属约有30种,常见的还有:多花指甲兰(A.multiflorum),高5~20cm;花序高出叶面,唇瓣贴生蕊柱基部。分布在广西、云南。镰刀指甲兰(A.falactum),花序长于叶,花萼片与花瓣白色,有紫色点斑,唇瓣紫红色。花期5~6月。分布在缅甸。 竹叶兰(Chinnese arundina) Arundina chinensis,兰科竹叶兰属多年生草本,地生兰。根状茎稍膨大;茎直立,高30~60cm,圆柱状,具叶。叶禾草状,2列、互生。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12朵,花大,粉红色;花瓣比萼片宽大,唇瓣3裂。花次第开放,每次仅开一朵,花期秋、冬季。分布在中国南部(川、云、贵、浙、闽、台、粤、桂等地),日本、印度、印度支那也有分布。全属约5种,常见栽培者仅此一种。 白芨(bletilla) Bletilla striata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地生兰。假鳞茎扁球形,有环带。茎粗壮,高15~50cm;叶4~5片,狭长圆形,长8~20cm,宽1.5~4cm。花序直立,有花3~8朵,紫色或淡红色;唇瓣3裂,白色带淡红色,脉紫色。花期夏季。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朝鲜、日本也有。 全属约4种,常见的还有小白芨(B. yunnanen-sis),及黄花白芨(B. ochracea),分布在中国西南。 虾脊兰(calanthe) Calanthe discolor,兰科虾脊兰属多年生草本;地生兰。有根状茎,茎不明显;叶近基生,常为3的倍数,倒卵状椭圆形,长20cm,宽4~6cm,具柄。总状花序从初生叶丛中抽出,长30~50cm,疏生10余朵花;花紫红色,唇瓣3深裂,玫瑰色或白色,基部有长距。花期夏季。分布在中国江苏、贵州等地;日本也有。 虾脊兰全属约100种,我国产40种。常见的还有:叉唇虾脊兰(C. hancockii),高达70cm,幼时假茎长达25cm;叶椭圆形,具长柄。总状花序高出叶外,花多数,黄绿色。分布中国广西、云南、四川。钩距虾脊兰(C.hamata),高约60cm,假茎长5~15cm;叶3枚,具柄。总状花序,花多数;萼片和花瓣黄绿色,唇瓣白色(图2)。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三棱虾脊兰(C.tricarinata),假茎长4~15cm。叶3枚,近基生,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总状花序高出叶外,花多数,萼片与花瓣淡绿色,唇瓣棕紫色,3裂,有褶片3~5条,边缘波状。分布于湖北、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虾脊兰种类多,资源丰富,是有发展前途的兰科植物。 图2 虾脊兰 卡特兰(autumn cattleya) Cattleya labiata,兰科卡特兰属多年生草本;附生兰。茎棍棒状,有时稍扁,被薄绿鞘;叶1枚,长圆形,钝而厚。花2~5朵,直径18~20cm;玫瑰白色;萼片披针形,花瓣稍宽,卵圆形,边波状。花期10~3月。分布在西印度群岛。 卡特兰属植物约有40~50种,常见栽培的有:花叶卡特兰(Cattleya mossiae),叶常为1枚,长圆形,长至25cm。花3~5朵,花径16~24cm,兰玫瑰色,有白色变异,花期3~8月。分布于委内瑞拉。冬卡特兰(Cattleya trianaei),叶1片,花2~3朵,花径20cm,玫瑰色或他色变异。花期12至翌年3月。分布在哥伦比亚。 卡特兰有许多种间和属间杂交种,目前栽培的都是杂种后代。 流苏贝母兰(fimbriate coelogyne) Coelogyne fim-briata,兰科贝母兰属多年生草本,附生兰或地生兰。假鳞茎卵状长圆形,顶端生2叶,叶长圆状披针形、革质。花茎在2叶之间着生,常为1朵,偶有2~3朵,花黄色,唇瓣3裂,基部凹下,蕊柱有翅。花期7~11月。分布于广东、云南;印度也有。喜温暖、潮湿、半荫。适于盆栽观赏,越冬温度10~12℃。 贝母兰属约有200种。常见栽培的有贝母兰(C.cristata),总状花序下垂,多花,白色,有橙黄色花喉;萼片和花瓣长圆形,急尖,波状边;唇瓣卵圆形、3裂,侧裂片稍向内弯,中裂片齿状;花径约7cm(图3);花期1~3月。分布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有许多变异品种。 杓兰(yellow lady slipper) Cypripedilum calceolus,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地生兰。具根状茎;茎高30~40cm。叶3~4片,互生,椭圆形。花1~2朵,苞片叶状,中萼片宽大,侧萼片合生为一,紫红色;唇瓣兜状,口较宽,黄色。花期4月。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各地;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至欧洲也有。分株繁殖,栽培较难。适于庭园、花坛栽植。 杓兰属约有50种,常见的还有:大叶杓兰(C.fasciolatum), 高35~40cm,叶3~4片,互生,宽椭圆形。花单生,径5cm,黄色,有紫色条纹,唇瓣球形,囊向上举,口部与茎平行。分布在中国四川、湖北。毛杓兰(C.franchetii),高20~25cm,被长柔毛;叶3~4片、互生,菱状椭圆形,边缘有细缘毛。花单生,褐色有紫条纹,唇瓣口径与花瓣长度相等,具紫斑。分布在中国湖北、四川、甘肃、河南、陕西、山西。扇脉杓兰(C.japonicum),高35cm,叶2片,近对生,菱状椭圆形,具扇状脉。花单生,绿黄色或白色,有紫斑,唇瓣具短爪。分布在中国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河北、陕西、四川、贵州,日本也有分布。大花 杓 兰 ( C.macranthum),高约50cm;叶3~4枚,椭圆形;花单生,橙红至紫色,合生侧萼黄绿色,唇瓣囊形,与花瓣等长。花期5~7月。分布在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日本、俄罗斯、蒙古、朝鲜至欧洲都有分布。 图3 贝母兰 图4 杓兰 血叶兰(bloodleaved orchis) Ludisia discolor,兰科血叶兰属多年生地生兰,全属只此一种。茎基部常匍状,与根状茎相连,茎高10~25cm。叶生于茎下部,2~4枚,正面绿色,背面血红色。总状花序有花2~10朵,花白色或带淡红色,中萼片与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不分裂,基部有囊状短距,距末端2浅裂,有2个有柄的胼胝体(图5)。花期夏季。分布在中国广东、云南;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也有。 长距玉凤花(longspur fringed orchid) Habenariadavidii,兰科玉凤花属多年生草本。地生兰。有圆形块茎。叶茎生,5~7片,直立伸展,披针形或长圆形,端渐尖,基抱茎。总状花序有花4~12朵,花大,萼片绿色,长约1.5cm,花瓣白色,唇瓣淡黄色、3裂,距长于子房、悬垂。花期夏季。分布于浙江、贵州、云南、西藏等。 玉凤花属约600种, 中国产 70 种。花大可供观赏的还有粉叶玉凤花(H.glaucifolia),高15~50cm;叶2片,近对生,粉绿色。花葶直立,总状花序有花3~10朵,花大,白色或白色带绿。萼片长约1.3cm,宽0.6cm,中萼片长圆形,端钝,侧萼片卵形,外折,急尖;花瓣直立与中萼片紧贴,2深裂,后裂片与中萼片近等大,前裂片较小;唇瓣具短爪,3深裂,侧裂片线形,前端拳卷、急尖,中裂片直,端钝,距长2~3cm,几与子房等长,丝状,悬垂,端膨大。分布在中国四川、云南、陕西。 图5 血叶兰 斑叶兰(rattlesnake-plantain) Goodyera repens,兰科斑叶兰属多年生草本,地生兰。茎具叶,高10~25cm,下部匍伏状。叶近根生或基生,卵状椭圆形,具柄,叶面有白色条纹和褐色斑点,背面灰绿色。穗状花序螺旋状,花小、白色,在花轴一侧。花期7~8月。分布在中国各地,亚洲热带、北温带、大洋洲及欧洲、美洲皆有分布。 斑叶兰属约有40种,中国产25种,主产南部。常见者还有高斑叶兰(G. procera),高30~90cm,叶大而厚,花白绿色,有香气。分布在中国华南;马来西亚、日本也有分布。 蕾丽兰(Laelia) Laelia ancepe,兰科蕾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兰。假鳞茎长约14cm,卵状长圆形,压扁,生长在地下茎上。叶1~2枚,长圆状披针形,质硬,长15~25cm。花葶顶生,长45~120cm,有节和苞片,有花2~5朵,浅玫瑰紫色,花径达12cm,唇瓣3裂,侧裂片卷向蕊柱,内面黑黄色,中裂片长椭圆形,急短尖,稍反卷,深紫色,唇盘白色,褶片黄色。花期11~1月。有许多变异。与卡特兰属容易杂交,属间杂交种的属名为Laeliocattleya,分布在美国、墨西哥。 蕾丽兰属约有30种,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常见栽培的还有紫蕾丽兰(L. purpurata),叶1枚,花3~7朵或更多,花径达20cm,白色染浅玫瑰色或紫色。花期5~7月。分布在巴西。大唇蕾丽兰(L. grandis),假鳞茎高达30cm,具1叶,叶长圆状披针形,长20~26cm。花3~5朵,径12~20cm,污黄色,唇瓣白色有紫脉,中裂片大,有圆齿。花期5~7月。分布在巴西。 堇兰(miltonia) Miltonia candida, 又称米尔顿兰。兰科堇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兰。假鳞茎长圆状卵形。顶生2叶,基生叶数枚,叶线状披针形,长约50cm、急尖。花序直立,高可达60cm,有花2~8朵,花径8~13cm,萼片与花瓣粟褐色,有亮黄色斑,唇瓣白色,基部有2个紫褐色的斑点。花期7~10月,分布于巴西。 堇兰属约有20种,原产在美洲热带。常见栽培的还有早花堇兰(M. laevis),花序高90cm,总状或圆锥花序,多花,疏稀着生。萼片与花瓣肉黄褐色,有黄色或兰绿色条纹;唇瓣白色,基部紫色。花期3~7月。分布于中美洲。蝴蝶堇兰(M. phalaenopsis),假鳞茎丛生,卵圆形;顶生叶1~2枚,叶片禾草叶形,长至25cm。花序短于叶,有花2~5朵,花径4~7cm,白色,唇瓣2侧裂有红色条斑。花期4~8月。分布于哥仑比亚。 齿瓣兰(baby orchid) Odontoglossum grande,或称瘤瓣兰。兰科齿瓣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兰。假鳞茎卵圆形、稍扁,长8~12cm,浅绿色。叶2~3片,卵状长圆形或宽披针形;长至35cm。花数朵,高于叶丛,花径15~17cm,黄色,有褐色条纹。花期10月至翌年3月。分布于危地马拉。 齿瓣兰全属约有100种,原产热带美洲。常见栽培的还有厄瓜多尔齿瓣兰(O. edwardii),假鳞茎卵圆形,长至10cm。叶2片、带状,长达60cm,宽4cm。穗状花序斜立,高1m,多花。花紫堇色至深紫色,花径约3cm。花期1~4月。分布于厄瓜多尔。皱波齿瓣兰(O. crispum),假鳞茎长约9cm,顶生2叶,叶线状披针形,长30cm,圆锥花序,长达60cm,多花。花径5~9cm,白色有各种斑点,有时玫瑰色或黄色。花色变化很大,为园艺上栽培最多的一种。花期3~5月。分布在哥伦比亚。 金蝶兰(butterfly orchid) Oncidium papilio,兰科金蝶兰属(又称文心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兰。具卵圆形假鳞茎,叶1枚,带状,有紫褐色斑纹。花序高约1.2m,有节,花1朵至数朵,能长年开花。花侧萼片向左右下弯,唇瓣下挂,提琴形,很像蝴蝶。分布于巴西、委内瑞拉、秘鲁等处。 金蝶兰属约300种,原产美洲热带。常见栽培的还有小金蝶兰(O. varicosum),又称跳舞兰。叶硬,狭窄近线形,花序下垂,有分枝,花多数,黄绿色或黄色,径约3cm。花期10~11月。分布在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 卷萼兜兰(lady slipper) Paphiopedilum appletomia-num,兰科兜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生兰。须根具淡棕色绵毛。叶基生、2列,狭椭圆形,长可达25 cm,宽2~4cm,绿色,具暗紫色斑块。花茎紫红色,有苞片2枚。花常单生、紫色,直径8~10cm。中萼片近宽卵形,上部边缘内卷,基部边缘外卷;合萼片卵形,顶端具3小齿;花瓣菱状匙形,较萼片长,近急尖,中部至基部边缘波状,并在上侧具13~14个黑色疣点,下侧具5~6个黑色疣点;唇瓣较中萼片长,深兜状,内面被毛,具内折裂片,囊口4裂,似倒挂拖鞋(图6)。花期冬、春(夏)季。分布于中国海南,泰国、印度也有。 兜兰属约有50种,中国产10种左右。常见栽培的有带叶兜兰( P. hirsudissi-mum ),地生或附生。叶基生、带形,花单生、绿色,有小紫点,唇瓣兜状、有爪。花期3~5月。分布在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印度也有。长瓣兜兰(P.dianthum),地生或半附生兰。叶基生,2~3片,带状椭圆形。花2~3朵,绿黄色,花瓣极长、悬垂,扭曲,带形。分布在广西、云南。杏黄兜兰(P.armeniacum),地生兰。兜金黄色。分布于云南。 图6 卷萼兜兰 鹤顶兰(phaius) Phaius tankervilliae,兰科鹤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生兰。假鳞茎簇生,叶4~6枚,折叠状。总状花序侧生,高30~90cm,有花12~18朵,径7~10cm,外面白色,内面黄褐色。唇瓣3裂,基部有距(图7)。花期初夏。分布于中国南部,印度支那及大洋洲也有。 鹤顶兰属约有50种,中国产8种。常见栽培的还有红花鹤顶兰 (P.flavus),有叶2~8片,叶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花数朵,黄色,唇瓣先端红色或橙红色。花期春、夏季。分布在中国南部、西南部,日本、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图7 鹤顶兰 蝴蝶兰(moth orchid) Phalaenopsis amabilis,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兰。根丛生,扁如带,表面多疣状突起。茎不明显,叶丛生,浅绿色,宽倒卵状长圆形,长20~30cm,宽4~6cm,叶背有红褐色斑点。花葶向上,呈弓形,有花2~3朵,圆锥花序,花序末端有一对伸长的卷须。花径10~12cm,白色,在唇瓣和蕊柱上有深黄斑及紫点。花期大多在秋季。分布于菲律宾、马来半岛。 蝴蝶兰属是著名的切花种类,全属50多种,中国产4种。常见栽培的还有席勒蝴蝶兰(P.schilleri-ana),叶长圆形,叶面灰色,叶背紫色。花序长约90cm,花径8~9cm,玫瑰紫色。花期春、夏季。分布在菲律宾。云贵蝴蝶兰(P.wilsonii),根长达50cm,叶丛生、长圆形,先端浑圆,基部具短鞘,节明显。总状花序有时分枝,花多数,紫红色。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西藏。 独蒜兰(bulb pleione) Pleione bulbocodioides,兰科独蒜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生或半附生。假鳞茎狭卵形,顶生1叶,叶与花同时出现,叶基部狭窄成柄,抱花葶。花葶高15~25cm,花1朵,淡紫色或粉红色,花大而艳,唇瓣不明显3裂,有2~5条褶片。花期夏季。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 独蒜兰属约有10种,中国产6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还有毛唇独蒜兰(P.hookeriana),株高7~15cm,叶1枚,顶生,椭圆状披针形。花1朵、顶生,淡紫色(图8)。分布在中国广东、广西、湖北、云南、贵州、西藏,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泰国、老挝也有分布。 石仙桃 (Chinesepholidota) Pholidotachinensis,兰科石仙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兰。根状茎匍伏,假鳞茎疏生、似桃。顶生2叶,叶椭圆状披针形,长10~18cm,宽3~6cm。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花先于叶,总状花序有花12~18朵,排成2列,花序轴直立或下垂,花白色或带黄色,萼片背面常具狭脊。花期初夏。分布在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 图8 独蒜兰 石仙桃属约有55种,中国产12种。常见的还有密花石仙桃(P.imbricata),假鳞茎上有1叶,花序密生多花,花淡褐色或白色,侧萼片有狭翅。花期2~11月。分布在中国西南及华南地区,印度、马来西亚及菲律宾也有分布。 苏伯兰(sobralia) Sobralia macrantha,兰科苏伯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生兰。茎长可达2m。叶宽披针形,脉显著,鞘基连合。花序顶生,总状花序多花,花径15~18cm,粉红至紫色,唇瓣筒状,长而边缘波状、紫色,喉具白色及黄色的脊。花期5~7月。分布在墨西哥、危地马拉。 苏伯兰属全属约30种,产于热带美洲。 金鱼兰(tiger stanhopea) Stanhopea tigrina,别名老虎兰,兰科金鱼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兰。有根状茎,假鳞茎簇生,卵圆形,顶生一叶。花序单一,弯曲或下垂,有花3~4朵,花大而香,直径18~20cm,红黄色或白色;萼红色有黄斑多条,宽卵形,端钝;花瓣红色或黄色,边缘反卷;唇瓣宽卵形,下部橙黄色,有紫点纹,中部白色有紫点,上部3齿,白色有紫点。花期5~7月。分布在墨西哥。 金鱼兰属约50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常见栽培的还有:华氏金鱼兰(S. wardii),花5~7朵,黄色或橙色,有红或红紫色斑纹,萼片长圆形至椭圆形,端急尖。分布在墨西哥至委内瑞拉。香金鱼兰(S. oculata),花4~9朵,直径约15cm,香气甚浓。花期4~10月。分布在墨西哥至洪都拉斯。 笋兰(white thunia) Thunia alba,又称石笋兰、岩笋兰,兰科笋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生兰。具粗短根状茎,茎粗壮,圆柱形,具节,形如竹笋,高30~50cm。叶互生,长椭圆形,基部具关节,秋季落叶。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7朵,白色,唇瓣淡黄色,褶片5,赤页黄色,距大,胼胝体半月形。花期5~8月。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缅甸、泰国也有。 笋兰属约有5种,中国产1种。 黑珊瑚(roxburgh vanda) Vanda roxburghii,兰科万带兰属多年生攀援状草本植物,附生兰。茎攀援状,叶狭长、扁平,外弯,先端有不等2裂。总状花序腋生,有花6~10朵,黄绿色或淡兰色,有褐色小格纹;唇瓣基部有短距,中裂片扩展。花期11至翌年8月。分布在中国华南各地,印度、斯里兰卡也有分布。 万带兰属约有60种,中国产8种。常见栽培观赏的还有棒叶万带兰(V. teres),茎长达1m,攀援状;叶圆筒形。总状花序,有花3~10朵,花淡玫瑰紫色,唇瓣侧裂片阔大、内弯,内面黄色,有红色斑纹。花期夏季。分布在华南,喜马拉雅地区也有。琴唇万带兰(V. concolor)与黑珊瑚相似,但唇瓣琴形(图9),花数朵、疏生。产地同上。三色万带兰(V. tricolor),茎长,有分枝,叶带状,先端有不等2裂,花萼片与花瓣黄色,有红褐色斑纹,唇瓣紫色,有香气。花期3~5月。分布在爪哇。 假万带兰(giant vandopsis) Vandopsis gigantea,兰科假万带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兰。茎粗壮,长约30cm、直立。叶肉质,宽带形,先端有不相等的 2 圆裂,基部套迭(图 10)。总状花序下垂,花多数,花金黄色带红褐色斑点,唇瓣斧形,有一高褶片,无 距。花 期2~4月。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缅甸、印度支那、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假万带兰全属约20种,产于亚洲热带至波利尼西亚。 图9 琴唇万带兰 香果兰 (com-mon vanilla )Vanilla fragrans(V. planifolia),兰科香果兰属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地生兰。茎粗长,有分枝,有节,具气生根。叶互生、肥厚,长圆形。总状花序, 多花,黄绿色,唇瓣有爪;蒴果三棱,长而肉质,为著名香料。越冬温度在15℃以上。原产墨西哥及中美洲,世界各地多引种栽培。作为观赏的是花叶变种。 图10 假万带兰 香果兰属约有70种,中国产2种有:西南香果兰(V. annamica),叶长约18~23cm,宽5~10cm,纵脉25~30条凸出,具多数横脉。分布于中国云南,越南也有。台湾香果兰(V. griffithii),分布在中国台湾,栽培较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