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奥斯卡1904~1965Lange,Oskar
波兰著名经济学家,“东欧经济学” 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1904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纺织厂主家庭。早年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并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有广泛兴趣。1927年毕业于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1928年加入波兰社会党。1931年发表了 《研究经济波动中的统计方法》,并以此获得大学统计学讲师资格。1933年兰格获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赴英美从事研究。在此期间,他参与了著名的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大论战,提出了后来被称为 “兰格模式” 的基本思想。在1938~1945年间,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芝加哥、哥伦比亚等大学任教,并于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1945年夏,兰格回国并恢复波兰国籍,同年担任波兰驻美大使。1946~1949年任波兰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1947年底在社会党全国大会上,兰格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继而在社会党与共产党合并的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新成立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52年被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1952~1955年任中央计划统计学院院长。1955年被选入国务委员会。在国会中,兰格先后担任党团主席,外交委员会主席,计划、预算和财政委员会主席。从1957年直到1965年去世,一直担任国务委员会副主席。
兰格的经济思想及其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在与新古典学派的论战中揭示了该学派关于经济均衡思想的局限性,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条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对市场机制的独到见解和关于经济均衡、非均衡以及经济民主控制的思想; 而且善于把现代科学知识和最新成果应用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中,同时也由于这种运用,推动了经济计量学的发展,创立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经济控制论。但是,兰格在经济思想史,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特定地位和影响,却是由他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兴起的对以 “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反思和改革的潮流中的独特作用决定的。兰格作为先驱者之一,早在3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 “市场社会主义” 思想,他独到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微观经济学一般理论结合起来,正式把市场范畴引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了虽然难免粗糙但意义和影响不可低估的 “市场社会主义” 的一种模式,即 “兰格模式”。确切地讲,这是一种计划—市场结合模式,亦即计划模拟市场模式。
兰格的计划模拟市场模式是在二三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论战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兰格针对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没有生产资料市场和竞争性市场机制,没有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自由竞争市场,从而不能宏观地核算劳动消耗和有效配置资源的观点,提出了计划模拟市场的理论假说。他根据巴罗勒 (Enrico Barone) 提出的社会主义靠“试错法” 求解经济均衡方程的数学论证和泰勒 (Fred M.Taylor) 进一步提出的如何实现求解的方式的思想,证明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进行经济计算、合理分配资源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他采取的办法是 “市场解决”或“竞争式解决”。他的基本思路是,企业遵循平均成本最小化和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价格的行为规则; 中央计划当局通过“试错法”模拟市场机制确定生产资料的均衡价格,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最佳分配。30年代,兰格设计和推荐的计划—市场结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和构成要素是: (1) 有消费选择自由和职业选择自由,且消费者偏好是生产和资源分配的指导标准; (2) 消费品和劳动力市场是真实的,消费品只有一个市场价格; (3) 资本品和生产品市场是模拟的,生产品只有会计价格且由计划者决定; (4) 经理决策不由利润最大化指引而由计划者规定指引; (5) 计划者决定生产要素的组合、企业生产规模、一个产业的产量、资源的分配、积累率。
20年后,兰格将他30年代设立的模式又作了具体的发挥。在这一具体化构想中,兰格作了这样一些进一步的规定: (1)模式的特征是,集中计划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利用经济利益和刺激作为实施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工具,分散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自治。(2)集中计划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总体走势和目标,主要是国民收入在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分配、经济增长率、工资基金和居民其他收入、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生产的商品价值、货币流通量。其目的是保证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实现预想的目标。(3) 投资实行集中计划。主要投资由中央直接计划; 次要投资由各部、全国委员会、企业做计划,但须在中央规定的一般分配和指示的框架之内。(4) 集中计划还包括国民经济基本商品的生产,其他商品的生产由自治地区做计划或由各企业自行决定。(5)计划还包括保证技术进步所需的基本手段,规定那些因技术原因需集中管理的生产部门的技术革新。(6) 企业自治。多种所有制形式: 国有企业、合作企业、小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在宏观计划和政策一般指导范围内自主管理和使用企业资产; 企业间的关系用直接合同制度代替由上面分配的现行制度。(7) 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及生产者之间联系的基本方式是价格,但物价主要由国家制定。关系国民经济整体的产品和生产由计划控制,价格由中央定; 由地区计划包括的产品或中央计划外的产品,价格由地方定; 只有那些竞争性大且数目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由市场定,但需有国家控制; 农产品部分由国家通过商业组织采购决定价格,部分由农民和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决定。计划定价的另一个任务是反垄断。在50年代中、后期,兰格对其模式又细化了,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和规定又进了一步,对“计划” 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主张用 “积极计划”取代“指令性计划”。也就是,国家计划不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活动进行简单“协调”,而是积极指导,即一方面积极地决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一般经济增长率,确定国民收入在积累和消费间的分配及投资在各部门间的分配,同时又不涉及经济生活的细节。另外,实行计划的方法必须是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统一。
兰格作为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和理论家,较早地认识到传统体制的弊端,冲破传统的计划与市场相排斥的理论框框,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为后来的东欧经济学乃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打开了通道,提供了理论生长点。虽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早期模式,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局限性,但在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经济理论发展史上是有着它的特定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