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腑liù fǔ

道教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例)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二·21·)

六腑

六腑

指人身体内的胃、大肠、小肠、小焦(分上中下三焦,指食道、胃肠等部分及其生理机能)、膀胱、胆,也叫六府。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引《韩诗外传》: “咽喉(上焦) 量人之府; 胃者五谷之府; 大肠转输之府; 小肠受成之府; 胆积精之府; 膀胱精液之府也。”

☚ 赑风   九窍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名類 > 六腑
六腑  liùfǔ

爲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個器官之合稱。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今沿稱。《靈樞經·本藏》:“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鬼谷子·陰符》:“安静五藏,和通六腑。”唐·曹鄴《故人寄茶》詩:“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器官1

器官1

器(消化~;生殖~) 官(~能;五~;感~)
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灵;~思)
人体外露的器官:形藏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五脏六腑 五藏六府
心肝脾肺肾等器官:脏(脏器;脏腑;内脏;血脏;五脏) 藏(内藏) 五内 众内
胃肠膀胱等器官:腑(腑脏;六~)
眼耳口鼻舌等器官:窍(耳~;七~)
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腺(胸~)
某些器官的边缘:唇(阴~)
人的各个器官及整个身体:五官百骸

另见:功能 体内各部

☚ 体内各部分   循环器官 ☛

六腑

亦作六府。
❶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器官的合称。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灵枢·本藏》: “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素问·五脏别论》:“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❷推拿部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
❶位于前臂屈侧尺侧边,自肘至腕一线 (《小儿按摩经》)。
❷位于前臂伸侧,自肘至腕一线(《幼科铁镜》)。

六腑

六腑

中医学对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与三焦六内脏的合称。它们共同的生理机能是受纳、消化饮食水谷,化生精微,排泄糟粕,如库府有入有出。各腑具体机能是:
❶胃,位于上腹部,上接食道于贲门,下接小肠于幽门。主受纳、腐熟水谷,其特点是以通降为顺。由于水谷是全身营养的基本来源,所以胃被称为“太仓”、“五脏六腑之海”。
❷小肠,位于腹中,上接胃于幽门,下接大肠于阑门。主受盛胃腐熟后的饮食物,并进一步消化,即其“化物”作用。主泌别清浊,将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精微部分由脾吸收输布,糟粕传入大肠;同时,还吸收饮食物中的水分,渗入膀胱。
❸大肠,位于腹中,上接小肠于阑门,其下端即肛门。主传化糟粕,对小肠来的糟粕,再吸收其水分而成形,排出体外。
❹胆,附于肝之短叶间。藏胆汁,由于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属于精气之类,所以胆又称“中精之府”。胆汁泄于小肠,助消化,体现肝木疏泄调节脾土作用;同时赋予胆具有脏的机能特性而主决断,调节精神活动,因此它与其他腑不同,又属奇恒之腑。
❺膀胱,位于小腹之内。主藏津液,受肾气的蒸腾作用,津液之清者化气复布散全身,浊者由膀胱排出为尿。
❻三焦,为气和津液运行的通道。气在三焦升降出入进行气化活动,中医学称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津液升降出入亦在三焦进行,故三焦又名“水道”。此外,它还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分称,实际是按部位及其生理特点对三焦的分别论述,上焦指膈上,主气与津液的升发宣散;中焦指膈下脐上,主饮食物消化,是气与津液升降枢纽;下焦指脐下,主饮食糟粕及水液的排泄。三焦虽称为腑,但不象肠胃等有固定形态脏器所寄托,故中医学又称之为“孤府”、“有名而无形”。此外,清代温病学家所谓三焦,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肝肾,实是三部脏器的代称。

☚ 五脏   奇恒之腑 ☛

六腑sixhollow viscera

中兽医学名词。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六腑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六腑与五脏(见“五脏”)的关系极为密切:五脏所以能藏精气,依赖于六腑的传化功能,否则无藏之源;六腑所以能传化物,依赖于五脏的精气,从而运化不息。

六腑

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它们的特点是中空,具有受纳、消化、转输、排泄的功能。如胃主受纳,小肠司消化,大肠与膀胱主排泄等。

六腑

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总称。古作“六府”,有府库的意思。其基本功能是接受、消化饮食物,并汲取精华,传送排泄糟粕。六腑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在此过程中,胃接受饮食物并加以腐熟,下移肠道,小肠进而加以消化,分清别浊,取其精华。胆则排泄胆汁入小肠以助消化。大肠接受小肠传输来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再将粪便排出体外。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输膀胱。三焦在水液代谢中起联系通调的作用。六腑与五脏通过经络相连属 (配属关系见“脏腑”条)。六腑的功能以下行、保持通畅为正常。其病变则主要表现在气机上逆(如嗳气、呃逆等)、气机阻滞不畅(如饱胀、便秘等)、小便不利及其他水液代谢障碍。因此,在六腑病变的治疗原则方面,强调以“通”为主。其范围包括下气和胃、泄胆通肠、利尿等。

☚ 五脏   奇恒之府 ☛

六腑

❶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具有腐熟消化食物,传化糟粕的共同生理功能,即《素问·五脏别论》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❷推拿部位名。1.位于前臂屈侧尺侧边,自肘至腕一线(《小儿按摩经》)。2.位于前臂伸侧,自肘至腕一线(《幼科铁镜》)。

六腑liùfǔ

❶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器官的合称。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灵枢·本脏》: “六腑者, 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❷推拿部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
❶位于前臂屈侧尺侧边, 自肘至腕一线( 《小儿按摩经》)。
❷ 位于前臂伸侧, 自肘至腕一线(《幼科铁镜》)。常用推法。旧法强调: 男儿在左臂自肘推至腕, 称退下六腑, 性凉, 主泻。女孩则在右臂自腕推至肘, 称推上六腑。现不分男女, 皆推左手, 取退下六腑之法。治脏腑热, 遍身潮热, 大便秘结, 小便赤涩, 神志昏沉, 热泻等。

六腑

六腑

六腑是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和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精华,排泄糟粕。所以《灵枢·肠胃》有“六腑传谷”之说,《素问·五脏别论》则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即是说,六腑能传化饮食,使精华物质输入五脏,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储留,故称“实而不满”。而且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人体的整个消化道,从唇齿开始,经胃、小肠、大肠到肛门,共有七个门户,《难经》称为“七冲门”(即冲要的门户),并直接指出它的部位和各自的名称,如《难经·四十四难》说:“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飞,同扉字,口唇象柴扉一样自由开关,是曰飞门。户,户限也,食物入口,上下齿为之户限,以便咀嚼,是谓户门。会厌是食管和气管的相会处,为咽物送入食管必经之地;吸,吸取之义,故称会厌为吸门。胃上口称贲门,贲,奔也; 贲门是不使饮食物上逆的关口。太仓即胃,其下口称幽门; 幽,深也; 谓由此下行愈是深入的意思。小肠和大肠的交会处称阑门,阑,即遮阑,饮食精微不得自此而去。下极,即消化道的末端,是糟粕排出的地方,所以称魄门。魄,古与粕通,也称肛门。由此可知,“七冲门”的命名是有一定含义的,即在现代人体解剖学上,消化道中的某些交接处的名称,亦仍然沿用着《难经》中的命名,如贲门、幽门即是。

☚ 肾   胃 ☛

六腑

六腑

六腑为推拿特定穴位名称,也称“六府”,是线状穴位,有两个不同的位置,但其作用和主治病症相同。
❶位于前臂尺侧缘。本穴常用推法。自肘推至腕,称为“推下六腑”、“退六腑”或“退下六腑”;自腕推至肘,称为 “推上六腑”。可是《厘正按摩要术》将前者称为“推六腑”,而把后者称为退六腑。大多数的古代医学家认为,男性患者,退下六腑为凉为泻,退热加凉;而对于女性患者则推上六腑为凉为泻。男性患者须推其左臂,女性患者则推其右臂。而目前在临床上不论患者是男是女,大多数医师皆推患者的左臂,取退下六腑之法。本穴性寒凉,主泻,清热,常用于热症、实症,治疗发热,遍身潮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人事昏沉,热泻及属于热症、实症的腹痛等。六腑穴与肾水、小横纹穴相配伍,治疗肚膨闭塞; 与肾水、小横纹、大横纹穴相配伍,治疗小便赤涩;与肺金穴相配伍,能止汗。
❷位于前臂掌侧。《幼科铁镜》的作者夏禹铸认为,直骨正面(前臂掌侧)为六腑,属血分,退下则血行阴动,故为寒为泻。但这一位置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夏禹铸还认为,退下六腑,能代替滑石、羚羊角。对于适合应用六腑穴的患者,在六腑穴与三关穴结合使用时,若六腑推三下,三关就应推一下,以使气血不偏。
下列情况禁用六腑穴:眼青,面色㿠白,𩕄陷、肢冷、 神困,不时自汗,泄泻频频,烦躁,鼻塞咳甚,潮热,肠鸣,食不消化,呕吐,腹胀,脉微。

☚ 三关   天河水 ☛

六腑liu fu

【医学】the six hollow organs (gallbladder,stomach,large intestine,small intestine,bladder and sanjiao)

六腑liù fǔ

six-fu; six fu-organ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