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六十年来之楚辞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六十年来之楚辞学 《六十年来之楚辞学》黄志高撰,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三号。论者在序中将楚辞学进程分为四阶次:曰:典籍之博微; 曰: 出土物之凭籍;曰:疑古之风起; 曰: 总理乎斯学。进而详述道:“夫典籍之徵也,岂止乎‘四部’,小说艺林,其有可取者,悉予备用。故一事一物,必详加考证,斯其權舆之大较者也。迨楚彝器之出土,斯学又迈一程矣。究其影响,非徒于天问之疏释,获其佐证,殆古楚文化,尤得窥探其奥。则其研究范畴,以是益拓者矣。而“五四”以后,疑古飚风,日为炽烈,以为凡事非经验证者,虽十口所传,犹未定信,遂有疑于屈子其人其文,而楚辞一书,又作重估矣。夫妄信古,固失之诬,而妄疑古,不更失之妄且陋哉?惟斯学虽经是考验,反无损其本质,且愈为壮焉。况于是时也,论说纷作,锱珠细事,犹穷究不舍,诚足为今世斯学,奠定宏基。迨后,学者综辑前绪,复作总理焉。至其治理方术,昔游泽承有云: ‘居今日而言楚辞,其要有五: 一曰:校其文;二曰:明其例;三曰:通其训; 四曰: 考其事;五曰:定其音’。斯言似矣。惟若以是而总论今世兹学,殆未足也。顾今世学者,于每事之推求,必三复探颐,一论之碻立,定不较其烦,详加验证,且往复商订、孜孜耕拓者,又岂游氏之言所能概括者欤”。本论讨论的主要范围是民国以来六十年楚辞学的发展,分甲乙两编。甲为总论,各部分的结论如下。第一章,楚辞之涵义研究。楚辞之涵义探究,其释之者,固有宽狭之别,要皆以周、刘所谓,最感贴切,是楚辞一名而赅二义,曰:以原所为之楚产诗歌;曰:含原与诸拟作之古诗歌总集。第二章,楚辞之渊源研究。楚辞之渊源研究,今世学者言之者众矣!陆、游二氏首启斯绪,以为楚辞之渊源大别二类,一曰: 二南影响九歌,而九歌乃楚辞之先寻。二曰:故楚彝器铭文,乃楚辞之远祖。此说见疑于林(庚)、文(崇一)二氏。林氏谓九歌不出于二南,是林氏拗执楚辞形式而言之,至谓楚辞之首唱为骚体,以具体杂‘诗、文’,斯诚偏矣。离骚书写,至为纯熟,断不能其祖创,则二南影响九歌,殆如是矣。至荆楚铭文之说,文氏之言,碻也。则楚辞之渊源,陆、游二氏之第一说可行矣。第三章,屈原之研究。兹章所及之范畴至广,然疏卧排纷,尚得而言,大抵屈本楚同姓,以邑命名,原乃其同宗之苗裔。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三三九年)正月十四日。至其乡籍,史传杂说,所称不一,是正文所无者故也。要而论之,余以秭归之说较近,是徵诸原姊女之争,似刘、何之说较为近矣。刘(永洛)、何(琦章)俱谓女为宗宙之女巫也。屈子仕宦,常居二官,曰: 左徒; 曰:三闾大夫。左徒之职,如詹(安泰)氏之说,谓仅次于令尹之官,典政教之职,斯言是也。而姜寅清必谓之为莫敖、谓左徒、莫徒一音之转,余未敢信。夫音韻演变,时地各为其因。史迁者原之时代相隔无几,而汉末楚后,音语同源,想不至为“莫敖”之变。三闾之职,掌王族之教化,谓其性近“公族大夫”可矣,不必强说。左徒之职,当为草宪时所当,未几秘密事之见泄,怀王迁原于中央外,掌教化之三闾大夫职。是时说者或谓原已见放(第一次),或祇云疏矣。大抵于是时则可断言,渔父称“子非三闾大夫欤?”则三闾大夫之官,必于左徒后,又可断矣。屈子疏逐之论,不外二说,而二者所持,诚可互相理解。则怀王、顷襄两朝先疏再放,则近是矣。至乎放江南而九年不返,郢都遭破,屈子辗转流浪,其投汩罗之时,亦不远矣。而郢都破于顷襄二十一年,复以哀郢、涉江、怀沙、惜往日观之,则屈子必死于此二十二年也。复以荆楚岁时记及续齐谐所言:“五月初五日,为屈子之死日”。综观屈子之思想,离儒道则可崇信,然以是而观世传之屈子作品,则远游、卜居、渔父三篇或不为屈子所作,徵诸家之言犹觉是矣。第四章,宋玉研究。世称玉为屈子门弟,感屈子之身世,而悲其不遇,乃著招魂,以招屈子。然经今世考计,玉与屈子之关系,未必密至如是。而招魂一篇,犹未可为宋玉之作。至玉之作品,独九辩命名,师失其当谊,宜依船山之说,诚属近理。至其内容,乃为玉一己之抒情作也。乙编为专论,分四章,各章结论为:第一章,楚辞方语之研究。今世为斯学者,始自瑞安李翘,李氏尝撰屈宋方言考行世。自是而后,又有郭氏、向夏氏,继而为之。语谓:“前修未密,后世转精”。其向夏氏之谓欤?惟斯学仍有待继续。而罗氏方言校笺,犹可资参考。第二章,楚辞古音之研究。今世为兹学者众矣,就其方术而言,约分三类:曰: 沿用古式校录者,曰:以拟音斯式研究者,曰:楚音考释者。一、沿用古式校录者:计有陆侃如、而卫瑜璋、缪师木孤、张寿平氏,而徐泉声之楚辞韵谱,则复有更订焉。二、以拟音考释: 以隋释道骞之敦煌残卷,得见于巴黎,王重民寄返国内,乃有闻匡斋、周祖谟、林莲仙等人之论著,而林氏乃肯定:道骞之楚音,祗为隋代之楚音矣。楚辞音之中心问题,本身为协韵而为,故只能克服地域之阻隔,而始终仍未超越历史之界限。第三章,楚辞之文法研究。斯学自马建忠始,其后其演变之跡,可分为三塗进行。曰:句型之初探,曰:整体之研究。其间论述,固多精辟,其演进之程,更为可观,故后出者,尤能尽能其说,而益为精密。第四章,楚辞地理之研究。缘乎楚辞本身之地理记载,虚构殊多,故极难以实徵,由是为斯学者殊少,纵有论述,亦介乎存疑之间,故弗叙记焉。此文为缪天华指导的硕士论文。 ☚ 台湾《楚辞》研究近况综述 楚辞汇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