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六、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思茅地区。东和东北部与澜沧拉枯族自治县相连,西北与西盟佤族自治县接壤,西部和南部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33.4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3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8千米,全县幅员面积1 89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1 85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8%。县城距云南省会昆明808千米。
孟连,宋代属永昌府,系由傣语“勐两”转音而来,意为“找到的一块好地方”。明永乐四年(1406年),正式建立土司制度。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土司刀派鼎去京都贡象,被清王朝加封为“孟连世袭宣抚司”,并授金印、官服、旌旗。之后,司署府楼毁于火灾,清光绪五年(1879年)在原旧址上重建“孟连宣抚司”。孟连宣抚司署的古建筑群是云南18个土司署中保存得较完好的一个土司衙门建筑,195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代刀氏土司统治孟连约800年。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县级),1958年4月30日改为自治县。1991年7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放口岸。1999年,全县辖5乡2镇,40个行政村,56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万人,占总人口的89.3%。县内世居着傣、拉祜、佤、哈尼、彝、傈僳、景颇、回、苗、汉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4万人,占总人口的87.2%。
孟连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余脉,境内最高海拔2603米,最低海拔500米。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具有立体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9.7℃,年降雨量1 373毫米,无霜期354天,年平均日照2048小时。全县有森林面积4.95万公顷,覆盖率39.4%,木材蓄积量为445万立方米。灌木林2.5万公顷,高山牧场2.7万公顷。1999年有耕地25 032公顷,其中水田4365公顷,旱地20667公顷,此外还有轮歇地5.69万公顷。大部分地区均可一年两熟。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豆类等,以产香糯、紫糯等多个优质米品种而闻名;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芝麻、苡仁米、磨芋、木薯为主;林果以橡胶、茶叶、咖啡、菠萝蜜、香蕉、芒果、木瓜、竹为主。珍稀植物有龙血树,是国家提炼“血竭”珍稀药材的树种,它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1974年秋在孟连县城后山发现并加以鉴定的,这个发现,也是首次在中国大陆发现的龙血树群落。198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此山专门划出54公顷山林作为龙血树省级自然保护点。其次还有楠木、紫柚木、美登木等名贵树种。地下有金、铅、锌、锰、铁等多种矿藏。
建县初,由于社会形态的历史跨越,即傣族、拉祜族、佤族三大主体民族分别由原始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思想观念还处于自给、半自给的传统农业经济阶段,有的还明显保存着原始农牧业的耕作方式,生产技术粗放,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长期处于“种一山坡、收一箩箩”的自然、半自然经济状态,基本没有商品交换,只有少量以物易物,优越的自然条件未被充分利用,人民生活十分困难。1956年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生产关系变革,尤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面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大大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边疆少数民族生活迅速得到改善。199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28亿元,粮食总产量4.32万吨,猪牛羊肉产量1 09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632元。

☚ (四)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一)以改革为动力,推进边疆的发展与稳定 ☛
000009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