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公路路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公路路面承受汽车轮载反复作用的面层。1886年汽车问世,1895年汽车获得汽油机驱动车辆专利,1989年汽车专利出售,汽车工业兴起,1900年标志着汽车交通开始。1908年万国道路协会成立,标志路面技术进入科学领域。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允许自由制造汽车,世界正式进入汽车交通时代,对公路路面提出高要求。1929年10月,中国国民政府颁发“国道工程标准及规划”,1934、1947年进行修订,规定路面分为:高级路面,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炼砖、整条石块、木块路面,路拱1/50~1/200,路面宽7或6m;中级路面,包括泥结碎石、水结碎石、沥青表面处治、水泥和沥青稳定土壤路面,路拱1/30~1/100,路面宽6或5.5m;低级路面,矿土或贝壳、级配土壤、弹石和砾石面层,路拱1/15~1/5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颁布《公路工程设计准则(草案)》,1954、1956、1966、1972、1981、1988、1997年分别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097)将路面分为四个等级: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拱坡度1%~2%;次高级路面,沥青贯入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路拱坡度1.5%~2.5%;中级路面,碎石或砾石(泥结或级配)、半整齐石块(路拱坡度2%~3%)、其他粒料路面(路拱坡度2.5%~3.5%);低级路面,粒料加固土、其他当地材料加固或改善土路面,路拱坡度3%~4%。1949年13万km的公路,60%无路面,北方省的公路95%无路面;中级路面不足40%,高级和次高级路面不足0.4%。1966年颁发《公路路面设计规范》,1973年颁发《渣油路面施工养护规范》,1982年颁发《公路路面石灰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1960年随着大庆油田开发,广泛推广渣油路面,修建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至1987年高级和次高级路面21万km,占27.7%,中、低级路面59万km。至2000年,高级路面24.1万km、次高级路面41.2万km、中级路面44.2km、低级路面43.1万km;无路面15.4万km。 公路路面 公路路面highway pavement在公路路基上车行道范围内用不同材料分层铺筑的层状结构物。起全天候地保证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而经济运行的功用。早期的路面多用石块、石板、卵石或木块铺筑。18世纪时通过改善路基排水、设置路拱,使用较小尺寸的石块铺筑块石路面。19世纪初苏格兰人铺筑碎石路面的成功,使路面铺筑技术出现了一个飞跃。19世纪中期开始修筑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20世纪以来,为适应汽车交通不断增长的需要,路面的类型与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施工养护技术与筑路机械等都得到迅速发展。路面一般由面层、基层和垫层构成,有时采用面层和基层,甚至一个面层的结构,面层和基层还可以分多层铺筑构成。为防止路面边缘损坏并有同等的支承能力,各结构层宜自上而下逐层加宽做成阶梯形,每侧加宽约25~30cm。路面按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三类,按材料组成及其强度的构筑方法分为嵌锁法路面、级配法路面、稳定法路面和铺砌法路面四类。根据路面面层的技术经济特性分为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四个路面等级,路面等级的确定应与公路的等级和使用要求、交通性质、经济等条件相适应,并根据材料供应情况、沿线土质、气候、水文和当地施工技术等条件选用面层类型。 ☚ 半堤半堑路基 柔性路面 ☛ 公路路面 公路路面公路路面是在路基上用坚硬材料铺筑供汽车行驶的层状结构物,直接承受车辆的行驶作用力。一般路面分为面层、基层、垫层和土基。路面按其技术经济性质和使用的特点,分为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四个等级。路面的选用,要按照公路的性质、任务、交通量及其构成,结合地形条件并考虑当地材料供应等因素选择。碎石、砾石石级配路面及加固路面,只适应等级不高的公路和日交通量不超过500辆;沥青表面处理路面,适合一般或较高等级的公路和承担日交通量300-1000辆;沥青贯入碎(砾)石路面,多在等级较高的公路中采用,能适应日交通量1000-2000辆。水泥混凝土路面,为永久性高级路面,一般可使用30-50年。 ☚ 公路等级 公路交通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