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公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公文Gōngwé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系出姬姓,而支属有别:《潜夫论·志氏姓》载: “郑共叔后有公文氏; 又,卫公族有公文氏。” 公文gōng wén(字)朱普,汉代人,为博士。 公文gōng wén(字)戚衮,梁代人,官江州刺史。 公文gōng wén(字)镡承,蜀汉人,为少府太常。 公文gōng wén(字)郭凉,后汉人,为雁门太守。 公文ɡōngwén机关、团体等处理公务的正式文件 公文gōng wén官署处理公务的文书:签押上呈进一封书子,外面官封,上开着“镇守海门等处总制~一角,飞递江西粮道衙门。”(九九·1276)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公文 公文 gōngwén 處理公務之文書。漢·荀悦《漢紀·武帝紀一》:“苞苴盈于門庭,聘問交于道路,書記繁于公文,私務重于官事。”《三國志·魏志·趙儼傳》:“輒白曹公公文下郡,縣絹悉以還民。”清·李漁《奈何天·密籌》:“内高聲禀介湖廣宣撫使衙門,有公文投進。” 公文【同义】总目录 朱墨公文 公文 公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处理行政公务的往来文书。又称“公务文书”、“公文书”。古称“官书”。狭义而言指国家法定的行政公文。国务院办公厅于1981年公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公文种类有: 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广义而言,除了包括上述行政公文外,还包括外交文书、司法文书和军事文书等专用公文及在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行政应用文,如计划、总结、规章制度、会议记录、会议记要、提案等。公文按去向可分为上行文,即下级对有领导关系的上级所行的文书,如报告、请示等; 下行文,即上级对下属机关所行的文书,如命令、通知、指示、批复等; 平行文,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往来的文书,如函等。 ☚ 技术鉴定证书 公务文书 ☛ 便函、便笺;公牍、公函、公文○便函biàn hán(名)形式比较简便的、非正式公文的信件:先以~联系一下。 ○便笺biàn jiān(名)没有正规格式的信笺或记事用纸:递给他一张~| 办公桌上摆着~和圆珠笔。 ●公牍gōng dú(名)〈书〉公文:~盈案|蛛网尘封的历代~。 ●公函gōng hán(名)平行及不相属的机关、团体间的来往公文:来往~,都经过正式收发手续。 ●公文gōng wén(名)机关之间的文件:~纸|~用语|~体裁|收发~。 公文 公文gōng wén党政机关及其他公共部门在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例〕机关中应有专门的秘书人员负责~的管理。 ☚ 公告 guan ☛ 公文/各种用途的公文/文件 ☚ 奏章 公文 ☛ 公文 公文牍(文牍;公牍;剡牍) 牒(牒文;牒案;牒牍;章~;通~;军~) 札(札子;札书) 方板 公函 公事 刀笔 简书 书檄 朱墨 言事 手本 另见:机关 政府 联系 文书 ☚ 公文 各种用途的公文 ☛ 公文❶通常指国家机关以文字形式发布规范性文件、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等材料的总称。根据其发文机关的权限、目的要求以及行文机关和受文机关的关系,可分为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行政公文的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公文办理程序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公文 公文gongwen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为推动工作、进行管理而形成与使用的,有一定格式和法定效力的文书书面材料,也称作“公务文书”。 ☚ 调查报告 简报 ☛ 公文即“公务文书”。 公文公务文书的简称。机关人员为进行公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有一定体式的、具有现行效用的往来文件。是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等公务所形成的具有特定体式的书面文字工具。公文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武帝纪》: “书记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三国志·魏·赵俨传》也有公文一词的记载:“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近代给公文下定义,则见于北洋政府1916年7月29日公布的《新公文程式》: “凡处理公事之文件曰公文。”现代公文来源广泛。党政军各级机关、各个部门和各种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职能活动中都产生公文。作者分布各行各业。公文反映的内容丰富,主要是: “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涉及到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多种功能。 公文 公文又称“文件”或统称“文书材料”、“公务文书”。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形成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公文的使用范围很广,可分为专用公文和通用公文两大类。专用公文是指由具有专门职能的机关,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特定内容和格式的公文,如国书、照会、备忘录、条约、起诉书、判决书等,限于一定的领域和范围内使用。通用公文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文,它通行于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如命令、指示、通知等,使用范围较普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有关规定,通用公文分为十类十五种,即: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通告、公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除此以外,常用的还有合同、广告、电报、简报、条例、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等。通用公文按照行文关系、文件去向,又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种类型。上行文是指下级向主管上级报送的公文。平行文是指平行单位或没有隶属关系的单位之间往来的公文。下行文则指上级对所属下级单位所发的公文。按照机密程度,通用公文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四种;按办理时限可分为特急件、急件、平件三种。公文具有领导和准绳的作用;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号召和动员的作用;上传下达,互通情报的作用;工作依据和凭证的作用;规定人们行为规范的作用。因此公文的撰写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有关制度、规定;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必须符合公文的格式,搞好内容的布局;文字上应该合乎语法、修辞、逻辑等规范要求;还要符合时效要求和保密要求。在起草公文之前必须准确地了解领导意图,弄清主题思想;学习有关的政策、规章;搜集有关的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以求完整地掌握真实情况,并与有关业务部门或主管人员共同分析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办法、方案、措施和意见等;最后把材料组织起来,拟制标题,写出提纲,交付审议,待提纲批准后,便可开始写作。 ☚ 手势语 公文材料 ☛ 公文document;papers 公文document;papers 公文official document;missive;public document 公文official docum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