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公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紙幣部 > 宋 > 公據 公據 gōngjù 南宋初年一種官方錢鈔于異地支付的票據。類南宋初年之“見錢關子”,尚不具備完全的紙幣性質,而爲大筆政府款項、軍費的支付證券。《宋史·食貨志下三》:“〔高宗紹與二十九年〕印公據、關子,付三路總領所:淮西、湖廣關子各八十萬緡,淮東公據四十萬緡,皆自十千至百千,凡五等。”參見本類“關子”。 公据科举考试用语。指考生所在地方政府之证明。《宋史·职官五》:“凡诸生之隶于太学者,分三舍。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以试补中者充外舍。” 公据 公据又称“公凭”、“引目”。 ☚ 市舶贸易 海舶 ☛ 公据流外武阶名。北宋神宗熙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枢密院实行《勇敢效用法》,创立八等赏功法,八等即八资。其第一等为“公据”,赏给有战功效用以“公据”,第八等为三班借职(入品武阶)。草创之始,原为权宜之计,后渐固定为流外武阶(《长编》卷245癸亥、《宋会要·兵》19之41)。南宋绍兴五年正名,“公据改作守阙进勇副尉”,正式列入武阶序列之内(《宋会要 ·职官》14之11、《宋史·职官志》9《绍兴以后阶官 ·武阶》)。 公据❶也称“公凭”。官府出给的一种证明某种资格或事实的文书,具有行政效力。《宋史·职官志》5《国子监》:“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以试补中者充外舍。”《宋会要·选举》15之12:“诏逐州、军学校未成处,或虽有学校而未有教授处,并许就邻州或邻县学校听读,给与公据,归本贯投纳秋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