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公廨本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公廨本钱

公廨本钱

官署放贷的本钱。唐代官署有公廨本钱。《新唐书·食货志》: “京师及州县皆有公廨田,供公私之费。其后以用度不足,京官有俸赐而已。诸司置公廨本钱,以番官贸易取息,计员多少为月料。……公廨本钱,以诸司令史主之,号 ‘捉钱令史’。每司9人,补于吏部所主絻5万钱以下市肆贩易,月纳息钱4千,岁满受官。”

☚ 公用钱   宫闱岁给 ☛

公廨本钱

唐代官府专设的一种高利贷资本。唐武德元年(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司令史经管,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100%,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渐降趋势。

公廨本钱

公廨本钱

唐代官府贷款与民收取高额利息的高利贷资本。亦名“捉钱”。隋文帝开皇年间( 581—600 )以百僚开支不足,置廨钱收息取利,工部尚书苏孝慈上表,请罢,唐武德元年( 618 )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营,号捉钱令史。公廨本钱的资本来源,一为公款,一为政府高级官员出资。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利息钱四千文,年息高达本金100%。后来,公廨本钱利率有下降趋势。开元六年( 718 ),年利率为84%。开元十六年( 728 )以后,为60%。会昌元年( 841 )为50%。政府贷放公廨本钱所收取利息, 一般用作百官俸禄或其他公私杂用。

☚ 僦柜质钱   药市 ☛
公廨本钱

公廨本钱

南北朝隋唐时官府为取得办公费用和官吏俸禄而投入商业活动或高利贷活动的本钱。北朝始设,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594年) 改给职田。开皇十七年 (597年) 又予恢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制定文武官吏俸禄制度,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营,每人以五万作为本金,交商人经营,每月利息约4000文,年息约和本金相等,所收利息分月按人发给,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会昌元年 (841年) 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60%。结果是“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已为重赋”(《唐会要》卷九十一)。开元十年 (722年) 废除。

☚ (四) 财政信用制度   铁路借款 ☛

公廨本钱

唐初官府将公廨田收入作为高利贷的本钱,由典史掌管,放贷给百姓,收利十分之七,非常苛刻。

公廨本钱

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唐初,以公款作本物,分配给政府在京各机构及诸州县官府经营商业或贷给商人取利,收得利钱充官署杂用和官吏俸料、津贴。经营公廨本钱的胥吏称“提钱令史”,纳利年满,可授以官职。用公廨本钱经商放贷的商人称“提钱户”,可免除徭役,有罪州县不敢劾治。公廨本钱年利率开始很高,武德元年(618)年利率达百分之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率呈下降趋势。开元年间,年利率在百分之七十至五十,武宗会昌元年(814)又降至百分之四十。天宝中,户税收入为二百万贯,而公廨本钱收入在百万贯上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