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公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公害ɡōnghài

对公众有害的事物。如废气、废水、噪声等。

公害gōnghài

〈名〉 指各种污染源对社会公共环境、社会生活或人们的思想意识等造成的污染与危害。

公害gōng hài

名词。社会公共的害处,用于贬义。
【例】 对“公害”制造者应予以严厉处罚、制裁,决不可心慈手软。(《文摘周报》1990年1月26日)

公害

公害

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等造成的危害。“公害”是和“私害”对应的。凡影响三人以上并侵害他们的正常生活和权益的妨扰为公害。日本于1967年在《公害对策基本法》中把公害定义为:由于事业活动和人类其他活动产生的相当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振动污染、地面沉降以及恶臭对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的损害。

☚ 环境自净   酸雨 ☛
公害

公害gōnghài

泛指对大众有害的事物。
 ❍ 赌博成风已成为该村一大~。

☚ 公关   公话 ☛
有害的事物

有害的事物

毒(毒物;毒品;~草;流~;余~;遗~) 痒疴
酒色等危害身心健康的事物:发性之斧 伐命之斧
有害而不易察觉的事物:笑中刀 笑里刀
有危害性的事物:害马
对公众有害的事物:公害
为害极大的事物:洪水猛兽 猛兽洪水
对人有害而难以抵挡的事物:毒蛇猛兽
引诱人的事物:钓饵 诱饵 香饵 利饵
以禄位为诱饵:禄豢 禄饵
甘美的诱饵:甘饵
用来迷惑人的事物:花(~言;~招) 迷魂汤 迷魂药
束缚人的事物:锁(~链;枷锁;利~;缨~) 框(框框) 梏(桎梏) 綑儿 关籥 关钥 町崖 畦封 町畦 藩地 樊槛 笼藩 窠臼 皋牢 木坒 梱 牢笼(冲破~) 钤键 羁绊 网罗 套套
人世间的陷阱、牢笼:槛阱 槛穽
羁身之物:玉锁(~金枷)
束缚名利的事物:名缰利锁
暗中刁难、约束的事物:小鞋

☚ 无用的事物   榜样1 ☛

公害

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损害。一般包括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和电磁波辐射等。它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危害工、农、林、牧、副、渔生产,影响以至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公害”一词出现在法律上,始见于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措施和办法。要求“在制定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时候,必须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统筹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对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必须作出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正式颂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公害

环境法的防治对象之总称。原与 “公利”对称,最早见于日本1896年4月8日颁布的《河川法》第4条中规定的水之公害与公利关系。20世纪40年代末引入环境法,用于泛指环境污染。1967年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第2条定义为: 由于工业或人类其他活动所造成的相当范围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地面沉降、恶臭,以致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状况。现各国立法均用并准此定义。但是随着环境保护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大,如妨碍日照、妨碍通风、光害、电磁辐射、放射性危害等在20世纪70~80年代逐步列为其因子。

公害public nuisance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致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等造成的危害。凡影响三人以上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振动、恶臭等均可称为“公害”。由于长期食用含有汞和甲基汞废水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疾病水俣病,就是被确认的公害病之一。

公害

在中国,公害一词的含义同美英略有区别。“公害”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1896年《河川法》。后来,日本在1967年《公害对策基本法》中对公害作了定义。1978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首次使用了“公害”: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及公私财产造成的危害均称之为公害。

公害public nuisance

系指由人为的原因造成对众多人的危害而言,在卫生领域是指人为因素使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影响众人的健康。严重公害可使广阔的区域内生态失衡,并造成长期严重后果。当今海洋的污染;原子弹爆炸的放射性污染、海湾战争时科威特油井长期燃烧对大气的污染;大工厂废渣对土壤的污染;噪声和震动的污染等。对公害的治理应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内进行综合治理,是全球性、人人必须参与的长远事业。

公害

即“环境污染”。

公害

公害

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生产、科研和人的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和噪音、震动、恶臭等。它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造成地面沉降,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界生态平衡,危害工、农、林、牧、副、渔生产,危害人民生活和健康。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社会公害。”1989年12月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具体规定了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措施和办法。

☚ 公债   反诉 ☛

公害

指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生产、科研和人的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和噪音、震动、恶臭等。它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造成地面沉降,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界生态平衡,危害工、农、林、牧、副、渔生产,危害人民生活和健康。为了防止公害,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对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措施和办法。要求“在制定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时候,必须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统筹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 对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必须作出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公害

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生产、科研和人的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和噪音、震动、恶臭等。它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造成地面沉降,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界生态平衡,危害工、农、林、牧、副、渔生产,危害人民生活和健康。为了防止公害,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 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规定了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措施和办法。

公害

由于人类生产、研究和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和噪音、恶臭、震动等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它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造成地面沉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稳,危害工、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为了防止公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 国家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厂矿和科研等单位必须把防止公害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自然资源必须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利用; 对老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公害

公害social effects of pollution

由于人类生产、研究和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和噪音、恶臭、震动等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它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造成地面沉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稳,危害工、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为了防止公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厂矿和科研等单位必须把防止公害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自然资源必须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对老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 灾害   生产性有害因素 ☛
公害

公害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及公私财产和生活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如生产、科研和人的其它活动所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和噪音、恶臭、振动等。它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危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及健康。1978年我国颁布的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要求对自然资源必须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利用;新建、改建、扩建厂矿必须做到防止公害设施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投产“三同时”; 老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整治措施,化害为利,保护环境。

☚ 分贝   化学净化 ☛
公害

公害public nuisance

意指对公众的损害,即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致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等造成的威胁或危害,它常表示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我国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首次使用了“公害”一词,并在修改后的宪法中也强调“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宪法第二十六条)。近200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公害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发生、发展和泛滥等不同的时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 丹佛智能筛选检查法   公害病 ☛
公害

公害

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和生活舒适性等造成了危害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公害一词的原意在不同法系的国家略有不同,现在世界各国所用公害一词的含义已趋一致。一般包括生产、科研和人的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垃圾、放射性有害物质和噪音、震动、恶臭等。它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界生态平衡,危害生产,影响以至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197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对防治公害的办法作了具体的规定。

☚ 公证   公海 ☛
公害

公害

由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一般来说,公害是针对私害而言的。但在世界众多国家的法典中,对于“公众”的界定尚不一致,有的国家把凡影响三人以上并侵害他们作为公众成员而应享有的权益的行为称为公害。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振动、恶臭等以及妨碍公路上行人的行为等都属于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受害公民均可提出诉讼。它不同于因各种自然原因造成的危害,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暴雨、瘟疫、虫灾等。它是人为活动造成的损害多人利益的灾害。我国于1979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首先使用了“公害”一词。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也有关于防治公害的规定。我国将凡是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对公众健康、安全、生命及财产造成的危害称为“公害”。

☚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八大公害事件 ☛

公害

public hazard

公害

❶public hazard;social effects of pollution
❷public plague;public scourge
禽流感成了一大~。Bird flu has become a public hazard./赌博已成~。Gambling has become a public plagu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