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的影响
当前,公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公债既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有加大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等消极影响。科学、得当地运用公债可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公债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1)发行公债可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充分运用社会资金,从而减轻经济周期波动。当一些社会资本处于闲置状态时,特别是经济衰退时期闲置资本较多时,通过发行公债可以吸收社会闲置资金扩大政府的公共支出,从而扩大社会有效需求,有助于克服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过度繁荣阶段,通过增加税收建立偿债基金能够抑制经济发展的过旺势头,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
(2)通过公债,政府可以广泛吸收、有效集中社会上的小额游资用于政府投资,从而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资金分散在广大公众手中,由于每人所持数额太少,难以达到有效投资量,因而无法用于投资,造成了社会资金的浪费。发行公债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闲置资金,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公债是调节金融市场运行状况的有效手段。当物价上涨迅猛时,政府通过发行公债,吸收社会资金以减少货币流通量,从而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当银行贷款利率上升时,公债价格将下跌,这时政府可以通过偿还公债或收买公债的方式,增加社会货币资金的供给量,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
2.公债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利用公债政策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一限度,公债就带来了消极的副作用。特别是长期推行赤字财政政策,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挤出效应排挤了一部分私人投资。如果政府以优惠条件同私人投资者竞争,将影响主要是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利率,成为利率波动的因素之一。
(2)公债除了一部分由企业、公司和个人购买外,如果还通过中央银行承购一部分,则中央银行购买公债的过程,也就是向流通中投入货币的过程,且通过货币乘数进一步扩大货币流通量,会引起通货膨胀。
(3)公债在累积过程中使政府支出中的利息费用迅速增加,从而成为了财政的沉重负担,限制了财政政策功能的发挥。
3.公债政策的利弊权衡
正如上面所述,公债的发行对经济既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又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运用公债政策时应权衡利害。
(1)从公债发行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公债发行首先看其对经济发展有无稳定作用。在经济衰退和繁荣阶段公债政策如果运用得当,都可发挥出良好的调节作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资金投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容易形成过度繁荣。这时政府发行公债可以吸收部门社会资金,防止通货膨胀局面的出现。当经济衰退时,消费与投资都不足,此时的政府可以运用公债政策扩大公共支出,以免资本冻结而阻碍经济发展。另外,当国民纳税负担能力低、增加税收较困难时,运用公债为政府的公共支出筹资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2)从公债收入使用的角度来分析,使用方向不同将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公债收入用于政府投资,可以增加资本累积,使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加速经济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将公债用于各种公共设施,可以提高就业率,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私人投资,通过财政乘数扩大生产,促进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4.公债政策与通货膨胀的控制
公债政策指政府在公债总额的增减,公债结构的变动和利率的升降等方面所规定的方针和采取的措施,这些具体措施涉及到通货膨胀等问题。
(1)公债发行方式和通货膨胀。不同的公债发行方式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公债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向私人部门推销,是政府通过公债将私人购买力归为自己支配。从整个社会来讲,发生的变化仅仅是购买力的转移,一般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公债由商业银行以吸取存款或创造信用的方式承购。假如商业银行以它吸取的存款购买公债,那么同公开发行一样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假如商业银行以创造信用方法购买公债,再变成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增加,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其客观需要量,会引起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通常用创造信用的方式购买公债。它把所认购的公债金额列入政府往来账户,政府根据账户上的虚假存款开具支票或支取现金以安排各种政府支出,这就直接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量,会造成通货膨胀。
(2)公债的结构和通货膨胀。公债是否会引起通货膨胀与公债结构也有密切关系。不同种类、不同期限和不同持有者结构的公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同的。
从公债种类结构方面说,由于可交易公债能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能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所以它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 同理,由于不可交易的公债不能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所以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
从公债期限结构方面说,长期公债流动性较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较小; 中短期公债的流通性较大,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这是因为商业银行购买中短期公债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利息收入,另一方面是为了随时抛售以增强其清偿能力。当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抛出中短期债券时,会引起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在执行公开市场业务时,大量购进或抛出中短期债券,有时与其调节经济的目标不一致,也会造成通货膨胀。
从持有者结构方面看,不同的持有者结构对通货膨胀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中央银行持有公债是为了调节经济,需要不断地抛出和购进,操作不当会引起通货膨胀。在私人投资者持有的公债中,商业银行主要持有中短期公债,保险公司和储蓄银行等持有长期公债,个人投资者也主要持有长期公债,因此,通货膨胀的风险主要在商业银行。通货膨胀会由于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公债的行为而引起,例如中央银行购进公债,商业银行抛出公债,会加强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形成通货膨胀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