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环境信息服务
积极动员、广泛吸纳公众参加环境信息服务工作。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决策等活动已经成为环境保护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环境信息的获取、传递与交流是公众参与必不可少的,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正在广泛建设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也要求公众积极参与其中。不论何种形式的信息公开,它始终是面向社会和公众的需求的,其目的还是在于公众的参与。
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公开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❶环境信息的发布。环境信息传递包括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环境信息发布与信息反馈就是单向传递; 信息交流就是信息的双向传递。信息的发布包括自愿发布、被迫发布和有偿发布。企业或项目等环境管理对象所发布的信息可以让公众能够及时准确地收到。环境信息的发布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媒体进行,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也可通过通知、布告以及其他方式进行。通常,公众主要集中关注一些重要的环境信息发布以获取他们最关心的环境信息。随着各行业与环境保护更加紧密的关系,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发布的领域会逐渐扩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各从事环境信息服务的企业、单位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商机。
❷环境信息反馈。环境信息的反馈相对来说是信息的逆向传递,环境信息从公众一方,传递到各环境信息服务部门。从环境信息发布到环境信息反馈的期间,可能还存在着信息交流,用来交换意见和统一认识。通过这些反馈回来的环境信息,有关部门和环境信息服务企业,可以获得一些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环境管理的效果以及当前最迫切需要的环境信息,从而对环境管理、环境信息服务的发展有更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各环境信息服务部门应当提高对环境信息反馈的重视程度。常见的环境信息反馈方式包括热线电话、公众信箱、信访处和社会调查资料等。
❸环境信息的整理。对于发布的环境信息和反馈的环境信息需要进行汇总、整理,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也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通过环境信息的整理,提取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公众的需要以及环境信息存在的不足,设法找到解决的对策和措施。经过整理的环境信息对于环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决策行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❹环境管理决策。公众参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决策过程中去。在公众参与过程的基础上,由决策者跟参与决策的公众一起就有关的环境保护问题共同进行环境管理、环境信息发布、环境信息服务决策的制定。这种决策的依据正是来自有公众参与的环境信息发布、环境信息反馈和环境信息的整理等内容。这些决策反映了公众的环境信息需求,并对其以后的需求有影响。环境信息的公众参与还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
我国公众参与的法律基础还不够明确,环境保障法规还没有完善,如环境信息权等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现在迫切需要有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环境信息服务的角色等实质性内容进行界定,以更好地发挥公众参与在环境信息服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