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公仪休嗜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公仪休嗜鱼

公仪休嗜鱼

古代名臣传说。见《韩诗外传》卷三。相传鲁国的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有人送他鱼,他不接受。其弟问他为什么不接受?他说:“我正因为想吃鱼,所以不接受。我接受了贿赂,会免去官职,就没有条件吃鱼了,而不受贿赂,保住宰相之职,我就可以长久地吃鱼了。”

☚ 螳臂挡车   大泽之雉 ☛
公仪休嗜鱼

公仪休嗜鱼

西汉寓言。西汉韩婴撰。《韩诗外传》: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鱼,故不受也。受角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
此明于鱼为己者也。

☚ 公输刻凤   公孙龙见赵文王 ☛

公仪休嗜鱼

 〔道应训〕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曰:“知足不辱。”
 
 〔注释〕 ① 公仪休: 鲁国博士,曾任鲁国国相。 ② 给: 供给。 ③ 语见《老子·七章》。 ④ 语见《老子·四十四章》。
 
 【鉴赏】 知足的公仪休对别人敬献的鱼,一条不受,并说出了一段颇具人生哲理的话:“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意思是说: 如果收下了别人送的鱼,就有可能被君王罢免相位,这样反倒吃不到官府供应的鱼;不接受别人献的鱼,也就保住了相位,反倒能长期吃到官府提供的鱼。《淮南子》认为这深得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精粹。
 在老子看来,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是因为它们的一切生存运作都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生存。由此推衍到与天地同出一源的人身上,如人也能无私、处后居下、置身度外、先人后己,这样别人就不容易加害于他,于是尽管“后其身,外其身”,但最终却能占先、身存、保命。所以老子认为这种“无私”,反倒能“成其私”。
 对于老子这种由“天道”借喻过来的“人道”,能深刻理解并能运用自如的要数战国鲁相公仪休。此外,三国时诸葛亮也深得此意。诸葛亮向刘禅表“无私”,要将成都桑枝八百、薄田数顷悉数上交,“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种“无私”表白也同样使人不好意思,所以这些“余帛赢财”非但不会上交,还会博得“无私”美誉,并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的形象长存人之心目中。
 因为老子在此转换手段、“辩证”方法,所以河上公题《老子·七章》为“韬光”。然而洋人看此点,却认为是中国人的美德,如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思想史·道家与道家思想》中引到本章时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在中国,由谦让和退让而得来的不可思议的美德、社会声望以及最后的‘面子’,已成为这个文化中的统治因素。关于这一点,凡是在中国居住过,并亲身经历过和一群人一起走过一个门道时的那种困难,或亲眼见过学者们在一次宴会上是怎样积极争相推让上座的人,都很了解。”显然,李约瑟没有看懂“这争相推让上座的人”,有不少是怀着老子这种“后其身而身先”的手段和目的的,而并非是“不可思议的美德”。在这里,李约瑟起码是看得浅了,或是“雾里看花”。这也同样说明不生活在中国这块文化土壤上的人往往不能深得其中内涵,这犹如洋人学京戏,一招一式尽管相似,但其韵味却被这相像的一招一式化解殆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