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馆
清代设置的翻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八个翻译机构称八馆。《清史稿·职官志》: “顺治元年 (公元1644年),会同四译分设二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主事满、汉各1人提督之。四译馆隶翰林院,以太常寺汉少卿一人提督之。分设回回、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罗八馆,以译远方朝贡文字,置序班20人。〔十五年 (公元1658年) 定正教、协教各8人。康熙间省至9人,以1人管典务厅事。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 省典务1人,序班6人,额定2人。〕 朝鲜通事官6人。十四年 (公元1657年),置员外郎品级通事1人,掌会同馆印。乾隆十三年 (公元1748年) 省四译馆入礼部,更名会同四译馆,改八馆为二,曰西域,曰百夷,以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1人摄之。光绪二十九年 (公元1903年) 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