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全国联行往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全国联行往来

全国范围内异省 (自治区、直辖市) 内的各行处之间所发生的资金划拨的账务往来。对这种往来采取直接往来、集中监督,分别核算,一年一清的办法进行核算和管理。具体做法是:
❶直接往来,分别核算。即以联行账号为办理联行往来的标志,以联行报单为联结联行账务的纽带,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反映和监督联行账务的发生和处理过程,并将联行账务划分为往账和来账两个系统。凡参加联行往来的行处,相互直接用往账和来账进行账务往来,并分别往账和来账这两个系统进行联行账务核算。其中,发生联行账务并填发报单的行处,称为发报行,用往账核算;收受联行报单的行处,称为收报行,用来账核算。往账和来账在一个银行均有发生,必须严格划分,分别核算。
❷集中监督,逐笔核对。对全国联行账务均由总行集中逐笔核算监督。发报行发出报单的同时,要用往账报告表并附报单报送总行电子计算中心,由计算中心据以编制对账表寄收报行与来账进行逐笔核对。
❸划分年度,结平账务。对全国联行的往来账务一年清算一次。在新的年度里,如存在旧年度的联行未达款项,为了结平旧年度的联行账务,则必须对联行账务划分为上(旧)、下 (新)年度,分别处理。在查清未达款项后,由各级基层行处将往账、来账余额通过省分行上划总行,结平上年度全国联行账务。

全国联行往来

全国联行往来national intrabank transfers

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核准发有全国联行行号的行处与异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全国联行行号的行处,相互间所发生的资金划拨账务往来的业务。它是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和调拨内部资金的重要工具。而中国人民银行的全国联行往来的主要内容:
❶全国联行往来必须树立全局观点,保证整体核算质量;必须严密核算组织,保证联行账务顺利核对;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督,保证资金安全。
❷全国联行往来的基本规定和科目、凭证:全国联行往来采取直接往来,分别核算,逐年结清的办法处理联行账务;全国联行往来的会计科目分别设置:联行往账、联行来账、已核对联行来账、未核销报单款项四个科目;全国联行往来凭证,分为邮划借方、贷方报单,电划借方、贷方报单,电划借方、贷方补充报单六种。
❸全国联行往来的核算,是采取由发报行、收报行、电子计算中心分别核算。
❹年度结转和查清联行未达的核算。全国联行往来,就全国范围来讲,往账和来账应是平衡的。但由于处理上有先有后,因而就产生了未达账。因此,联行账务要按年划分,在联行科目下设立“上年户”与本年联行业务分别核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对上年联行未达账务,一般在每年3月底以前查清。

☚ 联行往来   联行账务系统 ☛
全国联行往来

全国联行往来

同一银行所属各行处间由于办理款项汇划和资金调拨等有关业务,相互代收,代付而发生的资金划拨帐务往来的总称。它是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和资金调拨的重要工具。参加全国联行往来的行处,必须报请各自总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电子计算中心核发全国联行行号,使用统一刻制的联行专用章和统一编发的联行密押,凭以办理全国联行往来帐务。全国联行往来制度由各自总行统一制订。
全国联行往来的基本做法。主要有:
❶直接往来,分别核算。联行往来划分发报行、收报行和往帐、来帐两个系统。发报行是联行往帐的发生行,是保证全国联行往来正确进行的基础,对整个联行工作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收报行是做好联行往来帐务工作的重点和做好异地结算业务的关键。联行来帐的记载和核对,都集中在收报行办理。发报行与收报行对于每笔联行业务,都直接通过联行报单办理往来,分别进行核算。签发报单的发报行记往帐,收受报单的收报行记来帐。由于一个行既办理往帐,又办理来帐,既是发报行,又是收报行,所以每个行对往帐和来帐,必须严格划分,分别核算,各自根据往帐、来帐两个系统处理联行帐务,不必相互横向立户和互计资金存欠,而由总行统一集中清算。这样就简化了联行往来的帐务关系,体现了简便适用和便于核对的要求。
❷集中监督,逐笔核对。总行电子计算中心(即核算工作)在联行往来核算中处于监督地位。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发报行寄来的联行往帐报告表及附来的第二联报单进行核对,以监督全国联行的往帐。同时,根据发报行寄来的第二联报单,按收报行分别编制对帐表,寄送收报行逐笔对帐,以监督全国联行来帐的正确及时处理。通过对帐,使收发报行双方的联行帐务一致。
❸划分年度,结平帐务。联行往来帐务应划分年度,一年一清。新年度开始,发报行和收报行,对联行往来帐项要划分上年户和本年户处理,不得混淆。对于上年度联行往帐和联行来帐各有关科目余额,应各自分别用有关联行科目的上年户反映,以便分别处理上年度未清的帐务和本年度新发生的帐务。当上年联行未达帐务查清后,应逐级汇总上划联行往帐上年户余额,最后由人民银行总行总轧平衡后结平。直接往来和集中监督结合起来,每年的联行帐务就能及时地得到全面彻底的核对和查清,保证联行帐务的正确性。
联行往来的会计科目和联行报单。是组织和实现联行业务的工具,是处理联行帐务的依据。全国联行往来设置的科目,有联行往帐、联行来帐、已核对联行来帐、未核销报单款项共四个。联行往帐属于往帐系统,由发报行使用,其余三个科目属于来帐系统,由收报行使用。联行报单是联行往来的基本凭证。报单分为邮划代收报单、邮划代付报单、电划代收报单、电划代付报单、电划补充代收报单、电划补充代付报单六种,各一式三联。其中前四种由发报行填制使用,后两种由收报行填制使用。
联行往来的日常工作。发报行在发生联行业务时,填制三联邮划代收或代付报单(如系电划应填制三联电划代收或代付报单),在第一联报单上加盖联行专用章后,连同有关汇划凭证分批或一次一并使用联行专用信封寄送收报行。对于电划款项,还应根据电划报单填写发电稿,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向收报行拍发电报。其分录是:(收)或(付)联行往帐科目,(付)或(收)××存款科目。每天营业终了,再根据第二、三联报单分别进行整理,汇总编制联行往帐报告表。以一份连同报单第二联报单寄送总行电子计算中心,一份连同第三联报单(联行往帐卡)留存保管。收报行接到第一联邮划代收报单和有关汇划凭证时,经审核相符后办理转帐手续。如系接到电划电报,还应填制电划补充代收或代付报单后,再办理转帐手续。其分录是: (收)或(付)××存款科目,(付)或(收)联行来帐科目。总行电子计算中心接到联行往帐报告表及附来的第二联报单,应分别按收报行编制对帐表寄送收报行对帐。收报行接到对帐表,应及时与第一联报单(联行来帐卡)逐笔进行勾对。经与对帐表核对相符的,以(收)或(付)联行来帐科目,(付)或(收)已核对联行来帐科目对转。如与对帐表核对有不符的,以联行来帐、未核销报单款项科目和已核对联行来帐科目对转,俟年度联行未达帐项全部查清,再根据通知,分别将联行往帐科目上年户余额和已核对联行来帐科目上年户余额逐级上报各自总行汇总平衡后,由总行反其收、付、予以冲销结平。至此,全国上年度联行帐务即最后结清。

☚ 联行往来   联行往帐 ☛
全国联行往来

全国联行往来

同属一个银行系统的全国范围内跨省际的各行、处之间,由于办理异地结算和汇划款项相互发生代收、代付业务的资金划拨和账务往来。全国联行往来是联行往来制度的一种。它是由各家银行的总行统一制定、管理并负责监督结清。参加全国联行往来的行、处,必须报请各自的总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发给全国联行行号,使用统一刻制的联行专用章和统一编发的联行密押,才能办理全国联行往来账务。
各行、处发生的往来业务采取直接往来、集中监督(由总行)、分别核算(由各级行处)、一年一清的办法进行核算和管理。即凡参加联行往来的行处,相互直接用往账和来账进行账务往来,并分别用往账和来账这两个系统进行联行账务核算。对全国联行账务均由总行集中逐笔核算监督。发报行发出报单的同时,要用往账报告表并附报单报送总行电子计算机中心,由计算机中心据以编制对账表,寄收报行与来账进行逐笔核对。

☚ 信用证   联行往来制度 ☛
全国联行往来

全国联行往来

全国范围内异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各行处之间所发生的资金划拨帐务往来。对这种往来采取直接往来、集中监督 (由总行)、分别核算 (由各级行处)、一年一清的办法进行核算和管理。其基本做法是: (1) 直接往来,分别核算。即以联行帐号为办理联行往来的标志,以联行报单为联结联行帐务的纽带,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反映和监督联行帐务的发生和处理过程,并将联行帐务划分为往帐和来帐两个系统。凡参加联行往来的行处,相互直接用往帐和来帐进行帐务往来,并分别往帐和来帐这两个系统进行联行帐务核算。其中,发生联行帐务并填发报单的行处,称为发报行,用往帐核算;收受联行报单的行处,称为收报行,用来帐核算。往帐和来帐在一个银行均有发生,必须严格划分、分别核算。(2) 集中监督、逐笔核对。对全国联行帐务均由总行集中逐笔核算监督。发报行发出报单的同时,要用往帐报告表并附报单报送总行电子计算中心,由计算中心据以编制对帐表寄收报行与来帐进行逐笔核对。(3) 划分年度,结平帐务。对全国联行的往来帐务一年清算一次。在新的年度里,如存在旧年度的联行未达款项,为了结平旧年度的联行帐务,则必须对联行帐务划分为上 (旧)、下 (新) 年度,分别处理。在查清未达款项后,由各级基层行处将往帐、来帐余额通过省分行上划总行,结平上年度全国联行帐务。

☚ 港澳及国外联行往来   国外代理行往来 ☛
000030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