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从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主要权利:受人民的委托,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参与对国家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定;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在会议期间,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的质询案;在审议议案时,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由有关机关派人在代表小组会议或代表团会议上进行说明;1/10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交各代表团审议后,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对提交大会审议的议案进行讨论和表决;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执行其他属于代表的职务时,国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补贴和物质上的便利;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辞职。主要义务: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行使职权,保守国家秘密;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被罢免的代表可以出席会议或者书面申诉意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委的质询案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议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议案时,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由有关机关派人在代表小组或者代表团会议上进行说明;1/10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和决定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罢免案; 1/5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宪法修正案和提议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有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并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并且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按法律规定的程序,随时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的组成人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的代表依照选举法选举产生。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监督,经原选举单位过半数组成人员通过即可罢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代表的任期为五年。在任期届满二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代表的选举。若有不能选举的非常情况出现,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2/3以上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延长本届人民代表的任期。但在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下届代表的选举。代表在任期内享有如下权利: (1) 提案权。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有权提出议案,参加对一切议案的讨论和表决,参加制定法律和选举国家领导人员; (2) 质询权。代表有权依法定程序向任何国家机关提出质询,被质询的机关有答复的义务,以利于对国家机关的权力运行实行监督; (3)人身特别保护权。代表在执行职务时,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闭会期间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的许可或批准,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4)获得福利权。代表执行职务期间,应得到国家适当的津贴和物质便利。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eputy to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