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入则孝,出则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入则孝,出则悌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① (《论语》) 【注释】 ①谨而信:谨慎而诚信。仁:仁者,有仁德的人。 【译文】 “(弟子们,你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恭敬长者,行为要谨慎而诚信,博爱民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 【评说】 清代人李毓(yù)秀把孔子的这句话以《三字经》的形式,以“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等为题目进行了阐述,演绎成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即《弟子规》。 可见这句话在我们人生中的重要性。 入则孝,出则悌 入则孝,出则悌儒家所主张的孝道规范。善事父母曰孝,敬重兄长曰悌。语见《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弟通悌。大意为: 少年子弟回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孝悌观念早在西周初年便已出现。孔子则把孝悌品行看做个人修养和家庭和谐的基础。后世儒家进一步发挥了孔子以孝悌为本的思想。如《孝经》:“孝子之事亲者,则忠可移于君;事兄悌,则顺可移于长。”从而将“孝”这一家庭伦理规范与社会政治准则结合在一起,即忠君爱国。在封建宗法社会中,孝悌与忠顺观念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 父母在,不远游 晨昏定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