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 作风派(作派) 风(风轨;党~;路~;医~) 作风和纪律:风纪 态度和作风:气派 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作风:家风 不良的作风:歪风 不正当的作风:邪气 不正的作风和风气:歪风邪气 作风好:正派 作风正派:正经 正路 撇欠(假~) 正正气气 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坐怀不乱 作风严峻:峻峭 作风不正:风邪 作风松弛、拖沓:靡迤 作风轻浮风流:骚 (思想、工作、生活上表现出的态度行为:作风)
另见:态度 行为 表现 风格1 正大 轻浮 ☚ 作风 思想作风 ☛
组织3 组织3各种群众组织:社团 工人群众组织:工会 阶级、集团力量的组织:阵线(~分明) 阵营,阵线:阵图 代表某个阶级、阶层或集团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党(~徒;~魁;政党) 共产党、共青团等组织:党(~委;~风;~性) 团(~员;~章;儿童~) 队(~旗;中~;少先~) 党和群众:党群 教派或信徒的组织:教会 某些拜神集会组织:坛(~主;拜~) 某些封建迷信组织:道(一贯~) 会门 某些集体组织:社(报~;棋~) 诗人定期聚会做诗而结成的社团:诗社 吟社 吟坛 诗会 诗坛 词人为填词而定期聚集的社团:词社 文人相约在一起饮酒作诗的组织:酒社诗坛 酒坛诗社 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低的组织或人员:属(部属) 部下 下级 下属 下面下头 属下 仆从,下属:附隶 管领的部属:所部 旧日的部属:旧部 帝王的旧部:丰岐 关系亲近的下属:心膂爪牙 精锐的部属:角距 为执行一定任务而编的组织:班子 为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的组织:班(班级;班组;大~) 组(~员;小~) 古代北方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锄社 黑社会组织:黑道(误入~) 旧时民间秘密组织:帮会 两人及两人以上预先通谋犯罪的组织:结伙 周密的组织:网(~络) 组织机构中的上一级组织:上层 组织的最低一级:基层 组织涣散:一盘散沙 一片散沙 团体或组织解散:散伙 散局 散盘 拆伙 解体 霏解 ☚ 组织3 行业组织 ☛ 党风 党风dangfeng即政党的风尚,政党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作风。党风是由政党的性质决定的,是政党的性质和世界观在党和党员行动上的表现。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一方面作为党员的个人意识和行为而存在,另一方面又作为党的整体或多数党员共同思想作风的外在表现,它代表着全党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和道德行为,是指导党员活动和调整党内外关系的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这主要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光明磊落、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格;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党风不正,就会使一部分党员和干部腐化变质,甚至可能改变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党风是党群关系的纽带。党风好坏决定着人心的向背,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党风不正,党组织涣散,纪律松懈,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削弱甚至瓦解党的战斗力。党风不正,各行其是,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无法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了党风问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党风是整个社会风气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部分。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必须以高度的党性原则,严肃认真地对待党风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中,自觉地抵制资本主义和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作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保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义气 廉洁奉公 ☛ 党风党的作风。党的性质、党的世界观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套优良的作风: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党风党组织及其党员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作风的总称。 党风 党风党风就是党的作风。它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党风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世界观。 党风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是思想见诸于行动的结果。无产阶级政党从来重视自身的作风建设,在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崭新的作风。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的时候,就对共产党人的品格和作风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 强调要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活动符合党的目的,强调党内要有平等民主的风气,要坚持团结和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等等。这些论述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风的思想。他提倡求实精神和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又特别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和分裂主义等坏作风,形成了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相结合的列宁主义的工作作风。斯大林将列宁主义的工作作风概括为两种作风的结合,即 “俄国人的革命胆略” 与 “美国人的求实精神” 的结合,并指出,这种作风的形成是列宁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培养列宁主义工作者无形的学校。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十分重视党风建设。党从20世纪30年代起强调作风问题。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政治决议案》中,提出要 “坚持不屈的反对一切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作风。”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 《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实践论》 等文章中,对党的作风作了深刻的阐述。1942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党风” 这个概念。在 《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 “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要完成党内整顿党风的任务,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同时指出: “学风和文风也都是作风,都是党风。”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经历了24年的战斗历程,经历了三次伟大斗争,已经形成了新的工作作风,并把党已经形成的新的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三大作风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革命斗争的实践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作风上的体现,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标志。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非常重视党风问题。他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党的优良作风,在革命和建设中曾经产生过的巨大作用。他指出: “没有这样的党的风气,我们能够战胜比我们强大得多的敌人吗? 我们能够在建国以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吗?” 要求全党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同时,他对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表示忧虑。他向全党敲响警钟,他指出: “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因此,他强调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大事来抓,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 党风和党性是紧密联系的。首先,党性是党风的根底,党性决定党风。党要求全体党组织和党员,用党性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这些党性原则具体地反映和体现在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言行中,逐渐成为风气、习尚,经过概括、总结成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由此可见,党风来源于党性,党性决定党风。毛泽东在 《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中指出: “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的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 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党性坚强的共产党员的起码态度。”其次,党风反映党性。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根据,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风不能脱离党性而孤立存在。群众经常讲,对一个政党一个党员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群众对一个政党采取反对还是拥护的态度,不仅看它的宣言和纲领,更重要的是看它的作风,从作风上来认识、评判这个党。建国前,人民群众正是从党的优良作风中,认识了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因而坚决拥护共产党。从党风与党性的关系看,只有增强党性,才能有好的党风,如果党性不纯,党风就不正; 没有党性,就没有优良的党风。 ☚ 党性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党风dang fengconduct of Party members 党风style in the Party's internal and extemal relations;Party style 党风work style of a political party;conduct of party member ~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The style of a political party in power determines its very survival./~廉政建设责任制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Party’s work style and building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政风、社会风气Party style,government practices and social condu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