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免疫缺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免疫缺陷

见“医药卫生”中的“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

免疫功能不全或缺如。表现为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和易发生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分原发性(先天性)和继发性(后天获得性)两大类。前者多因遗传基因异常或胎内感染造成,主要见于新生儿和儿童;后者多见于长期接受免疫抑制疗法、淋巴系恶性肿瘤、蛋白消耗性肠病者等。按其缺陷部分又可分为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吞噬功能缺陷及补体缺乏五种。对细胞免疫缺陷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采用骨髓移植、胚肝移植、胸腺移植或胸腺素治疗。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是指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有数量和/或功能之不足,招致各种感染和恶性肿瘤之发生。免疫系统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补体,而淋巴细胞又有T细胞和B细胞之分,分别司细胞免疫和抗体免疫,而且这两种淋巴细胞还有不同的亚群。这些组成成分,可单独发生缺陷,或可以不同的组合以联合缺陷的形式出现,故其表现变化多端。大致细胞免疫缺陷时易发生病毒、霉菌和细胞内寄生菌(如结核菌)之感染,而抗体免疫吞噬细胞和补体有缺陷时,易发生化脓菌之感染。细胞免疫之缺陷还易致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网状细胞系统的肿瘤。免疫缺陷可以是原发的或继发的,先天的或后天获得的。原发者大多属先天性,而继发者大多在某种疾病或某种临床情况的基础上发生。继发性者远比原发性者多见。原发性的基因缺陷,可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之上,但未发现与某种HLA抗原的缺乏有关联。

☚ 免疫性疾病的组织损伤机理   免疫增殖 ☛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是指免疫系统的功能缺损。由此引起的临床疾病,称为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的发生,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获得的。根据被侵犯的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免疫缺陷又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之别。
特异性免疫缺陷 主要指T细胞或(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缺陷。先天性特异性免疫缺陷绝大多数与遗传有关,或为X伴性遗传,或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称原发性免疫缺陷。后天发生的免疫缺陷多继发于某种外因刺激或其他疾病以后,称继发性免疫缺陷,在除去原始病因以后可恢复正常。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很多,例如某些寄生虫感染(如恶性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等)、细菌和病毒感染(如麻风、结核、风疹、流感、腮腺炎等)、物理损伤(如辐射损伤)、药物作用(如大剂量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各种免疫抑制剂等)以及营养缺乏(多见于儿童),等等。继发性免疫缺陷还常常发生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之后。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分解代谢亢进、蛋白质丧失过多(如胃肠道疾病、严重烧伤、肾脏疾病)或合成障碍(如慢性肝病),可出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血清补体水平降低。
特异性免疫缺陷的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异。因胸腺发育不全或淋巴结和脾脏的胸腺依赖区发育不全或受损,引起的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缺陷。
患者对病毒、真菌和某些细菌(如麻风杆菌、结核杆菌)的抗感染能力明显降低,移植排斥反应消失,易患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对植物血凝素 (PHA)等非特异性刺激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减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消失,以及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减少等。由于遗传性缺陷或淋巴结和脾脏的非胸腺依赖区发育不全或受损引起的B细胞功能缺陷,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缺陷。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减退,易患严重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抗体合成减少,天然抗体(如抗A和抗B血型抗体)水平下降,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以及外周血液中具有B细胞表面标志的淋巴细胞减少,等等。B细胞功能缺陷,有时可表现为某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生成障碍(如IgG缺损)。不同T细胞的亚群对B细胞有不同的调节作用,B细胞受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后,必须有辅助T细胞的协同作用,同时又受抑制T细胞的制约。因此,T细胞或B细胞功能缺陷,亦即细胞免疫缺陷和体液免疫缺陷,两者是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的。当辅助T细胞的功能发生障碍时,势必同时出现体液免疫障碍的现象;相反,当抑制T细胞缺陷时,可因B细胞生成抗体的能力不再受到抑制,而使抗体生成增加。若是造血组织发育不全,或是干细胞遗传性缺乏,则T细胞和B细胞可同时发生缺陷,即所谓联合免疫缺陷,可兼有体液免疫缺陷和细胞免疫缺陷的临床表现。
下面介绍几种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特异性免疫缺陷。
胸腺发育不全症 又名Di-George综合征。本病为胸腺先天性发育不全引起的疾病,患者不能生成T细胞,而B细胞功能正常。但患者的抗体生成功能可因辅助T细胞功能减退而受到一定影响。因胎生期胸腺与甲状旁腺均起源于第三、四鳃囊,本病患者可伴有甲状旁腺发育不全,故又名第三、四鳃囊综合征。患者可伴有低钙血症。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 为缺乏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T细胞功能下降,抗体生成一般无改变。
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有两种类型:X伴性遗传,只在男性发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细胞免疫反应正常。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和严重的细菌感染。对真菌和大多数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正常。
免疫球蛋白失衡症 目前已发现有7种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组合(见表)。
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抑制T细胞增多有关。选择性缺乏IgA的患者可出现呼吸道感染或小肠吸收障碍。有的患者血清IgA正常,但缺乏分泌型IgA。第Ⅵ型三种免疫球蛋白均正常,但患者对抗原的反应能力低于正常。
联合免疫缺陷 这是以淋巴细胞的干细胞功能缺陷为基础,T细胞和B细胞功能同时缺如的联合免疫缺陷,与遗传密切有关。根据遗传因素的不同分为两型:
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缺陷,称瑞士型;
❷X伴性遗传,只见于男性发病。本症患者胸腺仅留痕迹,末梢淋巴组织发育不全,缺乏T细胞和B细胞,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均明显减退,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患者往往于出生后不久即发生严重的感染和败血症。

免疫球蛋白失衡症的各种类型

型 别IgGIgAIgM
第Ⅰ型
第Ⅱ型
第Ⅲ型
第Ⅳ型
第Ⅴ型
第Ⅵ型
第Ⅶ型
下降
正常
正常
下降
正常
正常
下降
下降
下降
下降
正常
正常
正常
增高
增高
下降
正常
正常
下降
正常
正常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不完全性免疫缺陷,以T细胞缺陷为主,同时伴有IgA和IgE水平降低。本症往往在出生1年后发病,先出现眼球结膜、耳、面、颈、肘前窝及其他部位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以后逐渐发生进行性运动失调。发病机制不明。
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湿疹的免疫缺陷 又称Wiskott-Aldrich综合征。本症为X伴性遗传性不完全性免疫缺陷病,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常伴有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多发性感染。
非特异性免疫缺陷 包括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系统缺陷,也分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
吞噬细胞缺陷 包括:
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由于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或脾切除术以后引起,患者易患严重的细菌感染。
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遗传性和获得性的两种。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又分“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的。“周期性”的大约每隔3周出现一次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有发热和口腔炎,白细胞成熟障碍,有些病例可在血清中证明白细胞抗体。“非周期性”的大多为X伴性遗传。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因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或药物过敏、微生物感染、辐射损伤以及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全身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 等原因所引起。无论遗传性或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均易患严重的细菌感染。
❸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趋化性丧失,摄取异物的功能缺损,或者对被吞噬的物质缺乏消化能力。患者白细胞数目一般正常,但因功能丧失,容易发生化脓性炎症或败血症。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多数与遗传有关,且往往由于缺乏某种酶的活性(如过氧化物酶、氧化酶),使白细胞内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所致(参见“粒细胞功能障碍”)。
补体缺陷 几乎所有的补体成分,如Clr、C4、C2、C3、C5、C6、C7和C8,都可以有遗传性缺陷。患者易患感染,有的可影响血液凝固。某些补体成分的抑制物亦可发生遗传性缺陷。例如缺乏C1 (酯酶) 的抑制物(Cl·INH),可使血中生成激活的C1量过多,由此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并影响凝血因子XII的生成,终于导致皮肤和上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发生水肿和出血,即所谓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 自身免疫   免疫增生 ☛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发育缺陷或免疫应答障碍。最明显的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有些免疫缺陷是由遗传因素或先天因素使免疫系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不同部位受损而致,称为先天性免疫缺陷。但大多数免疫缺陷继发于某些疾病或免疫抑制疗法,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免疫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可发生缺陷。例如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有补体不足和吞噬细胞减少或功能低下; 在特异性免疫方面则可有细胞免疫缺陷或体液免疫缺陷。严重者可有联合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的主要特点是容易发生微生物的感染,这常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胞免疫缺陷的严重后果之一是容易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为此对每一种免疫缺陷必须仔细分析,才能对症治疗。
先天性免疫缺陷 也称原发性免疫缺陷。可能是遗传的,如性联或常染色体遗传; 或由于胚胎的异常,甚而有酶系统的失常。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分类方法很多,就淋巴细胞系统而言,一般可分为下列几个大类。
(1) 免疫球蛋白缺陷: 有各类免疫球蛋白都缺,或只有一类缺损而其他的正常。其中以IgA缺损最为常见。在西方,700人中可出现1例。有一类所谓常见多样性免疫球蛋白缺陷,其原因很复杂。除了B细胞系统异常外,尚可因抑制T细胞功能亢进,使抗体产生受到抑制。
(2) 单纯细胞免疫缺陷: 由于T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减低所致的免疫缺陷。典型的例子是DiGeorge无胸腺症以及全身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主要表现为多发细胞内寄生菌感染及病毒性疾病。
(3) 联合免疫缺陷: 种类也不少,而以瑞士型联合免疫缺陷为代表,已有数百例的报道。主要以欧美病人为多。据分析,其中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部分是性联的。这种病过去的预后很差,几乎不到2岁都因严重感染而死亡。近年来采用组织相容性比较接近的骨髓移植,特别增加了对受者的免疫抑制的处理,已减少了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到1978年为止,全世界已有40例完全治愈。
除了淋巴细胞的先天性异常造成免疫缺陷外,尚有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补体等缺陷 (例如下述的慢性肉芽肿病) 都可以使病人抵抗力减低,易被各种病原体感染。
疑为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除进行免疫学功能检查外,应试用抗菌疗法,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如体液免疫缺陷,可补充丙种球蛋白; 细胞免疫缺陷,可试用移植胎儿胸腺及胎儿肝脏,越早越好,以便及时提供免疫干细胞。最后才考虑骨髓移植。
继发性免疫缺陷 临床上比较常见,且可预防。它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主要的见下表。

继发性免疫缺陷的某些病因

 缺乏体液免疫缺乏细胞免疫
病毒病
某些慢性细菌病
肠道功能紊乱
药物副作用
肾病综合征
+
+
+
+

+
+
+
-
肉瘤样病
胸腺瘤
各种恶性肿瘤
-
+

-
+

(1) 微生物感染性免疫缺陷: 许多微生物感染可出现细胞或体液免疫缺陷,但各种病原体和不同病期中出现的免疫缺陷的程度及性质是不同的。典型的例子是麻风杆菌的感染。结核样型麻风患者体内不容易找到病原菌,而且细胞免疫正常。瘤型麻风患者体内杆菌数量极多,而特异性细胞免疫几乎完全丧失。相反,体液免疫是较高的,因而在血流中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此外,有不少病毒感染,细胞免疫也低下,如麻疹病儿的结核菌素反应可暂时阴性,病愈后又恢复正常。因此在治疗各种感染时,特别是慢性感染,除了注意病原体的作用外,还必须研究病人的免疫应答性。动物实验证明,抗菌药物对免疫力低的动物无效,而在有天然免疫的动物中完全有效。因此,在感染中转移因子及胸腺素值得试用。
(2) 营养不良性免疫缺陷: 一般营养不良,虽也被怀疑容易得感染,但其确切证据不易得到。这可能是由于现在测定免疫反应的方法还不够敏感的缘故。婴儿过早断奶,而且代用食物虽有足够的热量,但缺乏蛋白质,可造成一种严重缺蛋白症,叫Kwashiorkor病。表现为发育不良,全身水肿,腹水,贫血,血清蛋白低下,体重下降,死亡率很高。有些重症患儿,补体量减低,吞噬细胞杀菌作用下降,血清转铁蛋白减少,也是杀菌力减低的一个原因。免疫球蛋白在感染时可能增加,但特异性抗体反应较差,特别是伤寒杆菌的抗体减低。胸腺萎缩,淋巴腺普遍缩小,细胞免疫低下,因而容易患细胞内细菌感染和病毒病。

某些出现免疫缺陷的感染

 T细胞B细胞吞噬补体
先天性巨细胞病
毒感染
特异性T细胞
低下
IgM、IgA
较高
??
急性病毒病
先天性风疹
麻风
多数减少
可能减低
瘤型,T细胞
缺乏
正常
反应减低
抗体增加
正常
正常
?
正常
正常
?
念珠菌病减低正常??

(3) 其他病症引起的免疫缺陷: 创伤、烧伤或较大的手术后,免疫应答常常低下。在慢性病中特别是恶性肿瘤及急慢性白血病,因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也是常见的。老年人的免疫力也常常低下。
外界因素,特别是各种射线、各种损伤造血系统的药物等,都对免疫应答有所影响,放射线以及苯类制剂的作用尤为明显。对这些因子,除了去除病因影响外,尚须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慢性肉芽肿病 又称慢性全身性结节病。其病理改变确是增生,但其原因却是由于吞噬作用机能不全。本病是伴性遗传,多见于6岁以下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对几种条件致病菌(如葡萄球菌、灵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及各种曲霉菌等) 易感。实际原因是由于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吞噬过程中所必需的酶(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或脱氢酶异常所致。结果摄氧量减少,己糖单磷酸分解中的葡萄糖利用率大大降低,过氧化氢产生过少,影响杀菌作用,因而对某些细菌的抵抗力减弱。
☚ 免疫增生   抗感染免疫 ☛
000158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