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说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机体依靠这一反应以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肿瘤细胞)或机体本身所产生的异构物质(如老死或受损细胞)。免疫反应主要是由两类淋巴细胞实现的,即T细胞和B细胞。T细胞是依赖于胸腺的淋巴细胞,主要职能是破坏外来细胞(如移植的细胞)和异常细胞(如癌细胞),即细胞免疫;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干细胞衍生的另一类淋巴细胞,主要职能是释放抗体蛋白,同细菌、病毒及癌细胞作斗争,即体液免疫。免疫学说认为,在个体成熟以后,这两类免疫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自身免疫的现象却大为增加。自身免疫是体液免疫的应答力(抗体对抗原的反应)过强,而识别力(对异常抗原的识别)减弱,结果免疫系统不仅破坏病原体和癌细胞,而且也侵犯自身的健康组织,最后使自身瓦解和崩溃,导致机体的衰老和死亡。自身免疫还表现在老年人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上。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机体不能有力地攻击癌细胞,所以癌症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大大提高。在免疫系统的衰老过程中,胸腺的变化最早最明显。人在幼年时期,胸腺就达到最大重量,以后则逐渐萎缩,到了老年期胸腺可小到几乎找不到的程度。由于胸腺萎缩,使胸腺素分泌减少,所以T细胞的数量也减少。近年来人们集中研究了两种免疫细胞的数量及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研究发现,B细胞的抗体生成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T细胞的免疫功能在性成熟时就开始下降,到老年时更明显。B细胞的功能虽然也下降,但相对讲还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这样就出现了免疫上的不平衡,即T细胞功能过低,B细胞功能相对较高。这种情况有利于抗体对抗原的应答,但应答力太强不仅容易产生过敏反应,而且还会发生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的出现还会攻击T细胞自身抗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T细胞的功能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免疫功能在抗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T细胞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免疫功能不全,就会出现早衰,寿命往往也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