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克隆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克隆病kèlóngbìng

〈名〉 又称局限性肠炎,是病因未明的胃肠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

克隆病Crohn's disease

系一种炎性肠病。病变复杂、多样无固定形态,可反复发作和缓解。本病在诊断上常发生困难,多在病理检查确诊。本病肠壁和肠系膜淋巴结无干酪样坏死;大体观察有匐行溃疡,狭窄、卵石样改变及炎性息肉等;镜下可见有节段性全壁炎、裂隙状溃疡,粘膜下层高度增宽、淋巴细胞聚集、结节病样肉芽肿等。治疗:充分休息,调节饮食、增加营养;可用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肾上腺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亦可用灭滴灵及中药;发生狭窄、梗阻、穿孔可手术治疗。

克隆病

又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肉芽肿性小肠结肠炎”。病因不明的胃肠道肉芽肿性炎性疾病。病变多见于末端迴肠和邻近结肠。临床特点: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和肠梗阻:常伴发烧、关节炎等。慢性起病,可达数年。X线钡餐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对诊断有价值。首选药是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活动期适用糖皮质激素。

克隆病Crohn disease

亦称局限性肠炎或末端回肠炎。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遗传及免疫异常有关。可累及小肠、结肠、胃、食管等,以回肠末端多见。肠管改变呈节段性,不规则性分布。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有右下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脂肪泻。钡餐肠道检查可显示有节段性肠腔狭窄。处理可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克隆病

克隆病

克隆病是一种节段性累及全肠壁的炎性肠病,累及小肠者又称局限性肠炎,累及结肠者亦称肉芽肿性结肠炎。病因不明。1932年由Crohn等首先报道,故名。
发病机理
一般认为肠内肉芽肿性病变是异物反应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患者的T细胞功能低下,表现为二硝基氯苯皮肤试验阴性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转化率减低,易遭受细菌和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常含有低效价的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其淋巴细胞对胎儿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但对回肠上皮细胞无细胞毒作用。可在患者血清中发现免疫复合物。患者常有某些类似血清病的肠外表现,特别是血管炎,可能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是否为感染因子(细菌和病毒),有待证实。
临床表现
发热、痉挛性腹痛、腹泻、吸收不良等。可在右下腹部扪及肿块,肠大量出血者较少,因肠腔狭窄造成梗阻或形成肠瘘者需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结节红斑、口腔溃疡、坏死性脓皮病、前葡萄膜炎、巩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肠外症状与肠内病变并不平行。可出现贫血征。血沉增快说明疾病呈活动性。X线造影示小肠呈节段性狭窄、粘膜消失、回肠末端激惹现象等。对有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腹泻、腹痛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尤其是有下腹压痛和肿物者。钡餐检查有助于诊断。须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小肠淋巴瘤、麸质致敏肠病、肠道感染等鉴别。本病尚无根治疗法,可给予对症支持疗法。强的松对肠道的急性炎症发作和肠外系统症状有一定疗效,但不一定能防止复发。合用硫唑嘌呤效果不肯定,因副作用较大宜慎用。灭滴灵和其它广谱抗生素的疗效亦有待肯定。手术切除只能解除肠梗阻或肠瘘等合并症,亦非根治措施。患者预后根据其发作次数、严重性及并发症而定。发作轻、缓解期长者预后较好。患者的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 成人乳糜泻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

克隆病

克隆病

克隆病亦称局限性肠炎、末端回肠炎或节段性肠炎,首由Crohn等(1932)详述,故名。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及右侧结肠,亦可累及从口腔至肛管的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甚至肠外器官如皮肤、眼、关节及骨胳系统。它是一种以肉芽性增生为特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毒素、免疫复合物及细胞和体液免疫有联系。病理特点为局限于一处或多处肠管的非特异性肉芽肿,肠壁增厚,以粘膜下层最为显著。肠粘膜有浅在大小不等的溃疡,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变硬。纵行溃疡可匐行深入肠壁而成裂沟,愈合收缩后,可使肠粘膜突出呈鹅卵石状,到晚期肠腔明显狭窄变硬,溃疡可深达粘膜下层,慢性穿孔后可形成小脓肿和瘘管。病变最多发生于末端回肠,典型病变呈节段分布,长约5~10cm不等,病灶可有2~10处,病变肠管与正常肠段及相应的肠系膜之间境界清楚,即所谓“跳跃”现象。1/3病人可同时累及或仅发生于右侧结肠,20%可并发肛瘘。偶仅累及左侧结肠、空肠、十二指肠、胃或食管。进展期纤维增生明显,愈合的病灶处,肉芽肿呈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性。肠外病变有杵状指、关节痛、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皮肤和口眼干燥、肝肿大、口腔和外生殖器溃疡(白塞综合征)等。本病发生率在欧美各国有增长的趋势,我国相对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以20~40岁最为多见,亦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偶可发生于家族之内。
临床表现 以腹痛、腹泻、低热、乏力、体重减轻、腹块、便血、肠梗阻、瘘管形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多缓渐,但早期发病可类似急性阑尾炎,往往剖腹后始确诊,并非所有急性期病人都发展为典型克隆病。腹痛多在排便前,呈轻度绞痛,腹泻每天2~5次不等,为稀便,一般无脓血,腹痛和腹泻可间歇发作,病程可绵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病变可累及毗邻器官,如肠管、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子宫等,亦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贫血、吸收不良(对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和B12吸收不良最常见)、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胆石症和泌尿系结石、癌变等。
诊断 最早的X线改变为沿着肠轮廓有多数小而不规则的结节,有时伴有皱壁增厚和(或)细小溃疡。本病X线特征为肠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粘膜呈鹅卵石状或结节状轮廓,伴有溃疡和裂沟,病变主要位于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为非连续性(跳跃)分布;回肠狭窄变硬,钡剂可呈边缘不齐的线条状阴影(线状征);可作纤维内窥镜检查,通过活检获得更确切的诊断。需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肿瘤(小肠淋巴瘤)、肠血吸虫病、肠放线菌病等鉴别。结肠克隆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较难,二者的鉴别见表。

克隆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病变部位病变
方式
临床特点X线及内窥
镜征象
病 理

便血
与里急
后重
腹部
肿块
肠梗
阻与
瘘管


常同时侵
犯回盲部
和小肠,
直肠受累
少见
呈跳
跃式



较少见较多
较多
病变多发,
肠管形状不
规则,粘膜
有鹅卵石
征,溃疡分
散孤立,边
缘呈毛刷状
全壁炎变,可
有裂沟状溃
疡,粘膜下层
高度增殖和
结节病样肉
芽肿





单纯累及
结肠较
多,直肠
受侵率高
不呈
跳跃



多见少见少见结肠有痉
挛,结肠袋
消失,粘膜
不规则,可
有假息肉
主要病变在
粘膜层,为连
续性炎症,充
血广泛,有浅
溃疡和假息

治疗 由于病因不明,本病缺乏特效药物疗法。虽有时能自发缓解,但病程一般进展缓慢而有复发倾向。症状较轻无明显肠腔狭窄和瘘管时,宜采内科全身支持和对症治疗,注意充分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少渣食谱或要素饮食;可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肾上腺皮质激素、灭滴灵、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但效果尚不肯定。并发肠梗阻、腹部包块、肠瘘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将病变肠管包括肠系膜、淋巴结切除。但不宜切除过多正常肠管,因为复发后可能尚需要再手术,切除肠管过多可造成短肠综合征。广泛切除亦不能防止复发。病人全身情况欠佳而切除困难者,可作回肠造口术或回结肠吻合术,将病灶排除于粪流之外,以后需要时再切除病变肠管。手术后复发率甚高,可达20~70%。
☚ 结肠扭转   溃疡性结肠炎 ☛
克隆病

克隆病Crohn disease,CD

WHO的定义:本病为原因不明的、以年轻人为主的、消化道各部位有纤维化、溃疡和肉芽肿的炎症性病变。除消化道外,特别是皮肤有转移性病变。早期认为本病只累及末端回肠,现已知自口腔到肛门的消化道各部分均可波及。临床上除有病变部位的有关症状外,还伴有发热、营养障碍、贫血、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和肝损害等全身性合并症。

克隆病的诊断要点

注:具有上述1~3三项者为疑诊,再加上4~6三项中之任何一项者可确诊,然而有第4项者,只要再加上1~3三项中的任何两项亦可确诊。
☚ IBS诊断记分系统   克隆病活动指数计算法 ☛
000032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