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克罗地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克罗地亚Croatia南斯拉夫成员共和国名。又称赫尔瓦次卡。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哥罗亚地亚。在今南斯拉夫西北部,临亚得里亚海。公元1918年以前属奥匈帝国,1918年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区—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1946年成为南斯拉夫成员共和国。 克罗地亚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国家。全称克罗地亚共和国。1945年后成为南斯拉夫组成部分。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国土面积56538km2,人口457万(1997),首都萨格勒布。1992年5月13日与中国建交。东南部有高大的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界山特罗格拉夫山海拔1913m。东北部为平原。气候依地形相应分为地中海式气候、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43.5%。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21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7)4226美元。1999年1月汇率:1美元=6.32库纳(克货币)。1997年工业产值38.4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1996年工业从业人口31.5万人。1995年可耕地面积235.7万hm2,播种面积155.5万hm2。全国森林面积207.9万hm2。交通运输较发达。1996年铁路总长2726km,其中电气铁路983km。1997年客运量约为1703.2万人次,货运量1213.5万t。1996年公路总长2.7万km,其中高速公路302km。1997年客运量约为8754.4万人次,货运量498.6万t。1996年拥有海运客船74艘,货船170艘,总吨位359.5万t。1998年客运量约为692.3万人次,货运量约为3576万t。有7个可停泊大型远洋轮船的海港。1995年有客机9架。1998年客运量92万人次,货运量5000t。有国际机场8个。1995年输油管道总长601km,天然气管道1710km。1998年输油573.5万t,输气199.8万t。全民文化教育程度较高。全国普及实施8年制小学义务教育。1996/1997年度有小学2021所,学生41.7万人,教师2.5万人;中学550所,学生20.3万人,教师1.6万人;高等院校68所,学生8.6万人,教师6030人。克罗地亚2001年人口444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724美元。通货膨胀率2.1%。失业率18%。2000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6%。 克罗地亚Croatia全称克罗地亚共和国。巴尔干发展中国家,属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面积5.7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500万(1998年),首都萨格勒布,货币名称库纳。原南斯拉夫的共和国之一,1991年10月8日正式宣布独立。在原南斯拉夫中,面积占22%,人口占20%。1990年社会产值占全南斯拉夫的25%,工业占22%,农业占23%,出口占20%。1990年人均社会产值为5.05万新第纳尔(合4000多美元),是原南斯拉夫内仅次于斯洛文尼亚的发达共和国。境内资源较丰富,东北部是产粮区,西南沿海旅游业发达。在原南斯拉夫的总产量中,石油和天然气占70%以上,造船占80%,旅游业收入占40%。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均较发达,主要工业有石油化工、冶金、电子、机械、纺织、食品加工等。主要农产品是小麦、玉米、牲畜、鱼类等。1990年社会产值中,工业占33%,农业占10%,产品的16%左右供出口(3/4出口西方发达国家),还有1/3销往南其他共和国。1991年因大规模内战,经济严重受损,工业生产下降28%,失业率为18%,通货膨胀率为223%。1997年,其外国直接投资额为3.88亿美元,外债总额68.42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45.41亿美元,进口额为83.83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207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63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52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69位。1998年的国际储备总额为28.16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