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光禄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光禄勋 光禄勋见前面“光禄卿”条。 ☚ 汝阳 "> ☛ 光禄勋 光禄勋官名。秦称郎中令,掌守卫宫殿门户。汉武帝时改名光禄勋,所属有大夫、郎、谒者及期门、羽林宿卫官。东汉末年复称郎中令,魏晋仍改设光禄勋。此后废置不常。南朝梁时始定名光禄卿,主掌朝会宴享酒醴膳食等事,与汉制不同。北齐称光禄寺卿,并设少卿及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光禄寺入司农,十二年复置,同北齐之制。自汉代以后,光禄勋(卿)即成为九卿之一。 ☚ 斋郎 郎中令 ☛ 光禄勋 秦汉时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后来逐渐演变为专司宫廷杂务之官。秦称郎中令,汉武帝改称光禄勋。本为负责宫禁安全,掌领宿卫侍从之官,北齐至明清,逐渐演化成为专门负责宫廷膳食及朝会、祭祀时酒宴、祭品之官。 光禄勋【同义】总目录 总领司鼎光禄勋禄臣 光禄勋官名。秦至汉初称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掌宿卫宫殿门户,即负责宫殿内之戒备宿卫。属官有大夫、郎、谒者及期门、羽林,其中纯属武职者为郎、期门和羽林。郎掌守门户,出从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郎中有车、户、骑三将。期门掌执兵送从,平帝时改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羽林掌送从,有令丞。期门、羽林除宿卫宫廷外,有时也出征作战。东汉时光禄勋下分七署,即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及羽林左、右监。东汉末光禄勋复称郎中令。魏晋又称光禄勋,此后废置不常。南朝梁定名为光禄卿,但已不掌宿卫而负责皇室之膳食。 光禄勋 光禄勋官名。汉代置。掌宿卫侍从等事。《前汉书·百官公卿表》: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 (见: 光禄寺) ☚ 盥漱小底 光禄卿 ☛ 光禄勋官名。秦至汉初称郎中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光禄勋。掌宿卫宫殿门户,即负责宫殿内之戒备宿卫。属官有大夫、郎、谒者及期门、羽林,其中纯属武职者为郎、期门和羽林。期门、羽林除宿卫宫廷外,有时也出征作战。东汉时光禄勋下分七署,即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及羽林左、右监。东汉末光禄勋复称郎中令。魏、晋又称光禄勋,此后废置不常。南朝梁定名为光禄卿,但已不掌宿卫而负责皇室之膳食。 光禄勋guāng lù xūn官名。秦称郎中令,汉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有丞;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王莽改光禄勋曰司中。东汉光禄勋,卿一人,俸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执戟值班,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祭之事,掌三献。丞一人,俸比千石。属官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光禄大夫,谒者仆射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王莽传》、《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传》:"顺帝初为光禄勋。"参看"光禄"条。 光禄勋官名。汉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改郎中令置,掌管宫殿门户警卫,统诸大夫、郎官、谒者等侍从官员,并领期门(虎贲)、羽林等禁军。为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新莽时改称司中。东汉复旧,仍掌宫殿门户警卫,统率禁军,而大夫、谒者等仅与其有名义上的隶属关系。三国魏以后权任减轻,主要掌管入宫人员名籍,兼掌部分宫廷事务。魏、晋、南朝宋及北魏皆三品。南朝梁及北齐改称光禄卿。 光禄勋官名。西汉太初元年(前104)改郎中令为光禄勋,九卿之一。掌守卫宫殿门户,领宿卫侍从之士。东汉、魏晋沿置。以后废置不常,南朝梁始定名光禄卿,此后专职皇室的膳食。 光禄勋官名。汉初沿秦置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光禄勋。王莽改称司中,东汉复旧。光禄勋掌宫殿掖门,统辖诸大夫、诸郎、谒者。有丞,为其副职。其属官可分三个方面:第一是皇帝的顾问参议官。主要是大夫,有太中大夫、中大夫(后更名光禄大夫, 东汉增置中散大夫)、谏大夫,都无定员,多至数十人。地位低于大夫的有议郎, 议郎在诸郎中地位最高,不属郎署统辖,也无具体职事,与大夫共参谋议。第二是统领宿卫侍从武官。主要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三署,是光禄勋主要办事机构,每署有若干中郎、侍郎、郎中。又有车、户、骑三将,秩比千石。左右车将管左右车郎,左右户将管左右户郎,骑将管骑郎。车将、骑将本是从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将领名称,《汉书·功臣表》中以骑将或骑郎将从征者不少,后来把他们归属光禄勋,担任宿卫之职,员额自然较战时为少, 东汉时即裁撤了车、户、骑三将。郎官中又有期门、羽林。期门有期门仆射(后更名虎贲仆射,其上更置中郎将); 羽林有羽林中郎将。又武帝时置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东汉并属光禄勋。宣帝时命骑都尉与羽林中郎将并监羽林骑,东汉则设羽林左右监分管。第三是掌管传达、招待的官,有谒者七十人,其首领称谒者仆射。光禄勋本为宿卫武官之长,其属官中作为皇帝顾问参议的诸大夫,侍从皇帝的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以及管传达、招待的谒者,只是因为光禄勋居于禁中,名义上归其领属而已。《后汉书·百官志》明确指出“以文属焉”。文属, 也就是名义上隶属,实际上不隶属。所以晋以后光禄大夫的地位已比光禄勋高,为诸公之一。自尚书台成立后,谒者已不再与皇帝亲近,也独立成台,称为外台。在汉代,因为郎属於光禄勋,所以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掌管郎官的选拔,并常以“四行”来考核郎官, 有考选之权。三国时沿置光禄勋,但其时魏置武卫将军以统宿卫禁兵,皇帝的侍从改归武卫将军统率,光禄勋虽尚沿旧制,而其职既分,事权不属,仅存虚名。吴袭用魏制,亦有武卫将军,又置宫下镇、禁中候,即汉代虎贲、羽林郎将之任。晋代以左右卫将军专掌宿卫,其下置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专掌殿内宿卫。其时光禄勋不再居于禁中,所属虽有武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中郎将,而三署郎已不复存在,郎(包括中郎、侍郎、郎中)的官名职位,已转向台省。而少府的一部分职掌,则归入光禄勋。有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宋齐沿袭晋制,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置十二卿,以光禄勋为光禄卿,陈沿梁制。北魏亦称光禄卿,至北齐改称光禄寺卿,职掌削减为掌管膳食、帐幕器物张设、宫殿门钥等事。唐以后则专为典膳之官,与光禄勋初制已完全不同。见“光禄寺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