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先秦文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游天恩著 本书列为台湾商务印书馆《人人文库》之一,1968年初版,1972年二版。全书十八章,首章总论文学之范围及文学史,以后各章从中国文学起源的探讨开始,全面论述了未有文字时之初民文学、唐虞时代之文学、夏代文学、商代文学、周代文学等先秦文学,而对上古谣谚、《诗经》、楚辞的论述是本书的重点。这不仅因为在各体文学的起源中诗歌最早,而且先秦时代朝廷设采诗之官,掌采民间歌谣,藉以观风俗、知得失,“诗三百篇”即由此而来。著者紧扣先秦社会生活与文学的密切关系,详细阐述了《诗》之来源及《南》《风》《雅》《颂》,《诗》之时代背景及其艺术特征。著者特别专章论述了较少为文学史家注意的春秋战国时的杂歌诗,这些杂歌诗流行于鲁、齐、晋、楚、宋、吴诸侯各国之间,十九皆民歌,含有丰富的社会、政治、风俗、人情等内容,是《诗经》之外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著者还详细论述了楚辞兴盛的原因和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概括地总结了楚辞的文学渊源和现存作品所蕴含的宇宙观念、神仙观念、神怪观念、历史观念。全书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是一本关于先秦文学的普及读物。

☚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论集   中国文学史论文选集 ☛
先秦文学

015 先秦文学

远古至秦统一前的文学。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就已出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萌芽。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和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看到了上古文学的一斑。在阶级社会形成以前,人与自然的矛盾特别突出。基于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幼雅的理解,便出现了原始的神话。这些神话在群众的口头广泛流传,不断充实和提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原始文学作品。但是到了后代文学记录的时候,可能受到史官求实精神和孔子为首的儒家“不语怪力乱神”观点的影响,往往被当作史实来加以修改、删削,甚至曲解,使其本来面目比较模糊。原始文学与神的观念以及宗教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原始诗歌往往与乐、舞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诗歌进一步发展,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305篇诗歌,表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繁荣发展的局面。到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的出现,把中国诗歌的表现力推到新的高度。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楚歌”与《诗经》交相辉映,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继甲骨卜辞以及《尚书》中的殷商文告等之后,先秦散文的高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历史散文”和 “诸子散文”。在春秋末年,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社会向封建制度转化。士阶级的兴起以及社会的剧烈变化促成了学术文化 “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出现的历史散文如《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诸子散文如《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历史、哲学、伦理、教育、文学理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使之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为后代的散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后代的小说、戏曲也有较大的影响。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它为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文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 文学历史   秦汉文学 ☛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秦统一前的全部文学。后世许多文学现象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它的作品反映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对后代文学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原始社会里,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是原始诗歌,又称原始劳动诗,是因袭着劳动的呼声而出现的。劳动时伴随着节奏和动作,自然要呼喊出有节奏的声音,就像今天的船夫和打夯者呼出的声音一样,用以协调动作,减轻疲劳。后来,逐渐用相应的语言来代替劳动呼声,从此语言便有了歌唱形式,呼声也有了具体内容,这就是原始劳动诗。由于年代久远,这些诗保存下来的很少。如《吕氏春秋》中的“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就是记载当时歌舞的文字,依此可以知道当时劳动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并且知道原始诗歌具有同歌舞、音乐相结合的特点。原始社会由于人们解释不了自然现象,只凭想象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加以解释,表达人们征服自然和战胜敌人的愿望,由此又产生了神话。西周以来,诗歌走向成熟,公元前6世纪中,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诗歌305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剥削徭役、战争、婚姻、爱情、生产劳动和风俗礼仪,记述了周期发展的过程,表现手法丰富多采,给我国两千年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也得到了发展,如《论语》、《尚书》等。战国时期由于贵族统治的没落和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以及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学术发展,使战国时期的文学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主要著作有《左传》、《国语》和《墨子》、《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其中诸子散文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诗歌创作上,出现了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并出现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它突破以往诗歌的四言形式,为我国诗歌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楚辞》和《诗经》成为先秦时代诗歌领域并峙的双峰,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 上古歌谣   先秦散文 ☛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远古至秦统一中国前的全部文学。在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远古文化,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观念。作为中国文学最早的两种体裁:原始神话和包孕在原始歌舞之内尚未独立出来的诗歌,便在当时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中诞生了。到了奴隶社会,历史打开了文明时代阶级社会的大门,文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夏朝文化渺茫难知,《尚书·汤誓》中引的“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或许是夏民诅咒奴隶主的歌谣。殷商时发明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这一时期的甲骨卜辞、钟鼎铭文和殷周之际的《易经》中,出现了散文的萌芽因素与诗歌的片断记载。西周春秋时期,历史导演了武王克殷、成康之治、国人暴动、宣王中兴、幽王见杀、平王东迁、诸侯争霸等一幕幕悲壮的戏剧。反映这种历史进程与回流及周人心态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产生于此时,它成为了解周族历史、认识周代社会、体验周人情感的一部百科全书。散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文告体散文《尚书》中的《周书》、编年体历史散文《春秋》、语录体论说散文《老子》和《论语》等,都是这一时期散文方面的可喜收获。公元前5世纪,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地主阶级的登台执政,士人阶层的空前活跃,使得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迎来了散文勃兴的黄金时代。总结经验、纪录历史的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论辩说理、陈述政见的《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都以新的风格出现在文坛之上。无论就深刻的思想内容、严密的思辩逻辑而言,还是就浓郁的文学意味而言,它们都达到了当时时代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在南国的土地上,崛起了一个泱泱大国楚国。在其融合南北文化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南方文化体系的摇篮中,孕育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文学家屈原。他以自己富于南楚色彩的不朽诗篇,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源头。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崭新一页。先秦文学生气勃勃的开创精神,众多的文学体裁和作品,丰富的表现手段和技巧,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中国文学   孟轲 ☛
000059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