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先秦伦理学概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先秦伦理学概论朱伯崑著。198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分儒、墨、道、法四家分析了先秦时期的主要伦理学说。以孔子、孟轲和荀况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以仁义为人类行为的准则,认为道德生活高于一切,此派对道德范畴、道德规范、道德的社会作用、善恶评价的标准及道德修养等问题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为中国古代的伦理学说奠定了基础。秦汉之际的《礼记》阐发了先秦儒家的思想,启发了汉代伦理学的发展。墨家伦理强调道德生活不能脱离功利,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功利学派。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之后分化为以庄周为代表的老庄学派和以齐国道家为首的黄老学派。老庄学派提出“无为”说作为道德的原则,庄子还把老子的道德说引向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非伦理主义,黄老学派则与法家合流。法家有前期和后期之分,前期以商鞅、慎到及《管子》为代表,后期的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其伦理思想的共同特点是认为法制的作用高于仁义教化,提出“废私立公”说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书中认为,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伦理学说形成的时期,其时不同学派间的思想争论十分热烈,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即道德原则,道德的起源和性质,人性、行为的评价,道德的社会作用及道德修养方法。本书还简要阐述了先秦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