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商文化商王朝建国之前的商族文化。1980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邹衡在他的 《试论夏文化》一文中首先加以论证确认。分布范围主要在河北省的南部和河南省的北部,北起北易水,南至沁水,东抵古黄河附近,西达太行山系。此外,有一段时期,该文化势力曾到达豫东杞县一带。其年代与二里头文化年代相当,约为中国历史上的夏王朝时期。主要遗址有河北邯郸市涧沟、磁县下七垣、河南新乡潞王坟、杞县鹿台岗等。 基本特征 陶器以夹沙褐陶、泥质灰陶为主,常见细绳纹和楔形点纹,鬲、罐、甗口沿上常有绳切纹形成的花边装饰。器型以平底器为主,少见圜底器、凹圜底器。常见器物有鬲、甗、橄榄状罐、豆、器盖、瓮等。石器以小石镰、斧、锛、凿为主,少见矩形石刀。 文化性质 该文化与二里头文化虽有共同的文化因素,但差异是明显的。二里头文化比较稳定的陶器组合是夹沙中口罐、圆腹罐、鼎、大口尊、三足盘、弧腹盆、刻槽盆、小口瓮、缸等,以罐、鼎为主要炊器,鬲和甗少见;而先商文化比较稳定的陶器组合是鬲、甗、橄榄状罐、瓮、盆、豆等,以鬲、甗为主要炊器,罐和鼎的数量较少。二里头文化可称作“罐文化”,先商文化可称作“鬲文化”。在文化来源上,二里头文化主要由王湾类型龙山文化发展而来,还吸收了大量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而先商文化除继承后岗类型龙山文化因素以外,还大量吸收了晋中地区龙山文化的因素,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受到东方岳石文化的影响。 文化类型 可分为保北型、漳河型、辉卫型、南关外型4种类型。保北型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受北方邻境夏家店下层文化影响突出。漳河型分布于河北省的邯郸地区和河南省的安阳地区,以细绳纹束颈鬲为其特色,受晋中地区考古学文化和岳石文化影响比较明显。辉卫型主要分布于新乡以西的新乡、焦作两地区沁河以北地区,以有颈鬲、云纹为特色,受二里头文化影响比较多。南关外型则主要局限于郑州市区一带,与早商文化关系密切,同时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的部分影响。 先商文化的确定,为研究夷、夏、商三族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夏、商两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