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先农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壇榭部 > 泛稱 > 先農壇1 先農壇1 xiānnóngtán 古代帝王及官吏享祀農神之祭壇。農神即先農。周制,天子孟春之月擇元辰親載耒耜,率公卿諸侯大夫躬籍田,並祀先農,以示勸勉農事。歷代帝王沿襲此制。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始建壇而祭,稱先農壇。清代中葉以後,各地亦曾奉旨設先農壇,由地方官吏行祭祀之禮。《宋書·禮志一》:“整制千畝,開阡陌,立先農壇於中阡西陌南,禦耕壇於中阡東陌北。”《清史稿·禮志二》:“雍正二年,耤田産嘉禾,一莖三四穗。越二年乃至九穗……於是定議:順天府尹,直省督撫及所屬府、州、縣、衛,各立先農壇耤田。自五年始,歲仲春亥日,率屬祭先農。”《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蕭雲仙建一壇場,立起先農的牌位來,擺設了牛羊祭禮。”參閲《禮記·月令》、《宋書·禮志一》、《通典、禮六》、《清續文獻通考·郊社九》。 先农坛中国北京古建筑。位于北京宣武区东经路。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及举行籍田典礼的场所。现存的古建筑有先农坛、太岁殿、神厨、神仓、具服殿、观耕台、庆成宫等。太岁殿占地8000 m2,为7开间大殿,南殿为拜殿,配以月台,前后开门,东西两庑配殿各为11间。具服殿为皇帝亲耕前更衣的地方,建在高大台基之上,面阔5间。观耕台在太岁殿东南,是皇帝于二月亥日在先农坛祭农神,亲自扶犁耕籍田的地方。神仓位于先农坛北门东侧,也称东院,是贮存藉田中收获的谷物的场所。神厨位于先农坛西北,是制作牲畜祭品的地方。庆成宫原为斋宫,清乾隆二十年(1775)后皇帝不再斋宿,只是在行耕籍礼后于此犒劳随从百官,故称庆成宫。先农坛作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对外开放。 先农坛 先农坛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明嘉靖年间建,为明清帝王祭祀先农神处。坛为一层方形砖台,高1.5米,边长约15米。坛北有正殿5间,内供先农神牌位,东有神库,西有神厨,西北有宰牲亭。此外尚存太岁殿、观耕台、庆成宫、具服殿、神仓等建筑。太岁殿正殿七间,东西配庑各十一间,祀太岁神。观耕台为方形砖台,高1.5米,边长约16米,前有籍田一亩三分,皇帝每年仲春亥日来此躬耕并祭祀先农神。具服殿五间,为皇帝更衣处。神仓为圆形,收藏谷物。庆成宫有前后两殿,各五间,左右有配殿,为明代先农坛的斋宫,清乾隆时改名。坛南部有明代天神、地祇二坛旧址。 ☚ 陶然亭 牛街礼拜寺 ☛ 先农坛 先农坛又名神农殿。位于醴陵市城东正街。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修建。原是祭祀神农氏的祠庙。1910~1918年,醴陵县立女中设此。1926年8月中共醴陵县委和县农民协会设在这里,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在这里召开过重要会议。现为毛泽东革命活动纪念地。先农坛分前厅和正殿两部分。前厅有当年农民协会的办公室和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时在此居住的房间,室内床铺、桌椅、油灯、笔砚等物,均按原样陈设。正殿面积约300平方米,现为醴陵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室,展出了左权、朱克靖、蔡中照、陈觉等30多位烈士的光辉事迹。正殿二楼毛泽东曾在此召开醴陵农运骨干会议。现室内桌凳、讲坛、油灯等物,均按旧貌陈设。1976年在先农坛旁修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醴陵纪念馆》,三间展览大厅,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的陈列,再现了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光辉史实。 ☚ 石峰公园 东富寺 ☛ 先农坛 先农坛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又名神农坛、神农殿。位于醴陵市东正街33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原址在城北郊。光绪三十一年(1905)移建于现址。为祭祀炎帝神农氏的祠庙。1910—1918年,醴陵县立女学设此。1926年8月,中共醴陵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县农民协会驻此。1927年1月,毛泽东在此居留5天,召开醴陵县党、团、群众团体负责人及中共党支部书记、区农会委员长调查会,考察当地的农民运动。占地面积约1374.2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由月台、前殿、正殿和厢房等组成,有房屋19间。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抬梁构架。屋脊两端各有一条彩龙,盘旋欲下,气度不凡。1964年维修。1968年经整修后辟为革命纪念地。1976年4月在旧址旁辟建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醴陵纪念馆。 ☚ 文庙大成殿 梯云阁 ☛ 先农坛xian nong tanAltar of the God of Agriculture 先农坛Altar of the God of Agriculture(in Beij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