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朝名臣事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朝名臣事略》 书名原题《国朝名臣事略》。元苏天爵编。书前有天历二年(1329)序,书于此时已成。前4卷收蒙古、色目12人,后11卷收汉人35人,全书15卷共收47名元朝开国功臣、文臣、武将的传记。书中资料分别采自130余篇碑传和其它资料,一一注明出处。按年按事选辑,取详去简,弃去重复和芜词,使文字首尾一贯。每传前有提要。凡涉及的事件、人物有所增补,用小字注出。这是中国传记类史籍中一种创新体裁。明初修《元史》多取材于此书。书中所用材料,多出自元初著名文人王鹗、王磐、徐世隆、李谦、元明善等人的文集,他们的文集今已不存,而若干名篇赖此书得以保存,因此其史料价值极高。 元朝名臣事略 元朝名臣事略元代人物传记集。原名《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苏天爵编。苏天爵(1294—1352),字伯修。元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国子学生出身,曾从学于安熙、吴澄、虞集等。历官大都路蓟州判官、监察御史、翰林待制、肃政廉访使、吏部尚书、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等。为人长于吏事,明习史书,曾先后预修《武宗实录》和《文宗实录》。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受命以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总兵饶、信,镇压天完红巾军,病死军中。编著有《国朝文类》和《滋溪文稿》等。其为国子学生时,即好访求当朝国故,尤留意搜集抄录元代大臣传记资料。泰定间(1324—1328),复利用入为史馆任典籍官、应奉翰林文字之便,广为参核,据以编定此书。 ☚ 文献通考 经世大典 ☛ 元朝名臣事略 元朝名臣事略苏天爵撰。15卷。记元代名臣事实,始于穆呼哩,终于刘因,共47人,所记材料均指明出处。 ☚ 《琬琰集》删存并引得 皇明开国臣传 ☛ 元朝名臣事略十五卷。元苏天爵 (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学者称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国子学生出身,官至浙江行省参知政事、礼部侍郎等职。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奉命领兵镇压,病死军中。他熟习辽、金故实和元代文献,平生著述颇丰,本书之外,还先后预修《武宗实录》、《文宗实录》,编辑《辽金纪年》、《国朝文类》,著有 《滋溪文稿》、《春风亭笔记》等。《元朝名臣事略》原称《国朝名臣事略》,成书于元文宗时(1328—1333),所录元初至延祐年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共四十七人,始于木华黎,终于刘因,扼要介绍其生平活动。该书是从一百二十余篇碑传和诸家文集辑录而成,体例仿宋朱熹《名臣言行录》和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而又有所创新,每段事迹下均注明出处,其中所载元统一北方、灭南宋、平诸藩以及立屯田、劝农桑、通商贾、兴水利、行赋役、集人才、兴儒学等史实,为研究元史的重要史料,有些并可弥补正史之不足。该书最早的版本为元刊初印本。《四库全书》据于敏中家藏本刊印,舛误甚多。中华书局1962年据元乙亥刊本影印,还其本来面目。此外,通行的尚有 《丛书集成 (初编)》本等。 元朝名臣事略书名。原名《国朝名臣事略》。元苏天爵编著。15卷。天历二年(1329)以前成书。集录元代前中期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始木华黎终刘因共47人墓碑、墓志、行状、家传,兼采他书可徵信的材料,加以剪裁、贯通,写成传略,并一一注明出处。编纂体例仿朱熹《名臣言行录》而叙次较详,又仿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录》而对材料有所弃取,不全录。每传之前有提要,概述传主氏族、籍贯、简历、年岁等。所据碑传120余篇,不少已经佚失,赖此书存其梗要,故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明初修《元史》,从中取材甚多。有中华书局影印元元统三年(1335)建安余氏勤有堂本。 元朝名臣事略书名。苏天爵编。全书十五卷,收录元代前、中期著名文臣武将、学者四十七人的传记资料。这些资料选自一百二十余篇碑传和其它文字,其中不少篇今已失传,赖此保存下来,因此史料价值很高。现存各种版本,以中华书局1962年影印本最佳。(参考图486)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