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元和姓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18卷,唐人林宝撰。本书用206韵,排比诸姓,各记其得姓由来和诸家谱系,关于唐人世系更为详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林宝)《唐书》无传,其名见于《艺文志》,诸家书目所载并同,惟《唐会要》称王涯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于《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于今者,赖其征引,亦皆班班可见。郑樵作《氏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句而成书,援引间有伪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于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

宋邵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40卷(有《守山阁丛书本》),其体例与《元和姓纂》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特为精核”,亦可参考。

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

(唐)林宝撰。10卷。本书撰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故名。先列皇族李氏,余依唐韵206部排列。每韵之内,以大姓为首。今人岑仲勉有《元和姓纂四校记》。

☚ 中国名人年鉴   古今姓氏辨证 ☛

元和姓纂

书名。唐林宝撰。十卷。因撰于元和年间(806—820)而名。先列皇族李氏,余按唐韵206部,各以大姓为首,分别排列。每姓载受氏渊源及家谱,尤详于唐姓氏。宋郑樵《氏族略》多引其文。原书佚,今本系清孙星衍、洪莹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出。

元和姓纂

十八卷。唐林宝(生卒年不详)撰。林宝济南人,曾做过朝议郎、太常博士、国子博士。两《唐书》无传,生平亦不详。《艺文志》和一些古籍都称《元和姓纂》为林宝所撰。唯《唐会要》称王涯所撰,可能是因王涯曾为此书作序而误为书的作者。郑樵《通志》又称李林宝撰。可能是由于林宝奉宰相李吉甫之命编撰此书,当时把两个人的名字并写,后传抄之误,漏字,错写为李林宝撰。林宝受命,历经二十年,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方编撰成书,故称《元和姓纂》。林宝撰此书,得姓受氏之初,多征引于 《风俗通》、《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等书。这些书现在多已失传,但由于林宝的引用,因此而保留了这些书的痕迹。后来郑樵编撰《氏族略》,也多根据此书,并称赞这部书的广博,但其中也有明显的错误之处。由于当时人们都崇尚门第,相互附会攀援之风很盛,所以各自的谱牒所陈即有错误。例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了时代,这样的错误是很明显的,其他也就可想而知了。《元和姓纂》有关唐人的世系较为详尽。书传至宋代已多散佚,所以无法见到善本。《永乐大典》所载,也都割裂其文,分载于太祖御制千家姓下。所幸原书序还在,可以考见出原书的体例为:先列皇族李姓,然后,依唐韵,以声类集。每韵之内以大姓居首,依次排列。二百零六部次。又以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所引的各条,补充其缺佚。今本为清人孙星衍、洪莹从《永乐大典》辑出。近人罗振玉有校勘记二卷,佚文一卷。今人岑仲勉有 《元和姓纂四校记》,考证精详,都可用以参考。有 《四库全书》 本。

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

姓氏书。唐林宝于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撰成。凡18卷。是书之作,盖受命於李吉甫之意,故亦有误题作李林宝撰者。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于《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姓苑》等书,其不传於今者,或赖是书徵引而尚可见一斑。由于此书之援引间有伪误,亦为后人所讥。后佚,《四库金书·子部》所收者,乃由《永乐大典》中辑出。

☚ 元旦   天医节 ☛

元和姓纂

唐代谱牒姓氏方面的专著,共十卷。唐林宝撰。因作于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故名。其内容先列皇族李氏,余依唐韵二百多部排列各姓。每韵之内,以大姓为首,记载姓氏来历和各家的谱系。于唐代姓氏尤为详赅。为后世考校史籍碑铭和阐明古代封建等级制度兴替提供了重要资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