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诗篇名。七绝。刘禹锡作。见《刘禹锡集》卷二四。一本题“十年”作“十一年”,非。作于元和十年(815)春。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由于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失败而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十年后召回京师,在玄都观观赏桃花有感而作此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对其诗旨的看法有两说:一说讽刺保守派新贵,《旧唐书·刘禹锡传》曰:“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一说非必有所讽刺,宋罗大经曰:“不过感叹之词耳,非甚有所讥刺也。”(《鹤林玉露》乙编卷四)今人瞿蜕园亦云:“禹锡以元和十年春至京,正是看桃花时,此亦写实,非必遽有所刺。”(《刘禹锡笺证》卷二四)现一般持前说。该诗笔墨精炼,语意含蓄,在当时和后世广为传诵。

☚ 离思五首   再游玄都观 ☛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 ①紫陌: 长安城内的大道,在兴庆宫附近。唐玄宗 《游兴庆宫作》:“代邸青门右,离宫紫陌陲。” ②玄都观:长安城内的一座道观,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新风公园西。③刘郎:作者自称。

【诗大意】 长安城内的大道上热闹非凡,飞扬的尘土向人们迎面扑来。兴冲冲的行人在尽情谈论赏花归来的情景。玄都观里的千树桃花争芳斗艳,确实很美,可都是在我刘郎遭贬之后被人栽植成长的。

【赏析】 宪宗元和十年(815)春,刘禹锡、柳宗元、韩泰、韩晔、陈谏等人由贬所奉诏至京,正值京城“花时”,便相约赏花。本诗是赏花以后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长安居民赏花的盛况。据李肇说: “每暮春,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唐国史补》卷中)作者置身于赏花归来的人流中,把眼前看到的景象写下来,借以表达自己与广大游人相同的一种兴奋的心情。其间并无寓意。后两句就不同了。诗人毕竟敏感。当他联系到自己的不幸遭遇时,就止不住要发感慨。这种感慨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离京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开花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文人对景感怀的常情,用以寄托身世之痛和年华易逝的悲慨,不关涉到别人。二、把观中桃花比作满朝新贵,讽刺他们是在排挤自己出朝以后才被提拔起来的。中国有句古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刘禹锡离京正好十年,朝廷所树,全是木头!刘禹锡动笔之初,主观上是否有这层意思,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细加琢磨,并作出不同的回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即使真有这层意思,他所要讽刺的对象肯定不会是在朝的所有官员。当时的大臣,除武元衡以外,都未反对过永贞革新。裴度、李绛、权德舆等均为八司马的同情者。但客观上却确实有点缺乏分寸,给政敌留下了可乘之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硬说此诗有意讽刺在朝大臣,并把是非播弄到宪宗皇帝耳内。神经过敏的宪宗皇帝本来就对刘禹锡等人存有夙憾,一经挑拨,立即变脸。于是,朝廷上下,一片挞伐之声。刘禹锡形容当时的情况是:“一坐飞语,如冲骇机。”(《谢中书张相公启》)孟棨说得更具体:“ (刘禹锡) 作《赠看花诸君子》诗……传于都下,有素疾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 ‘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 ( 《本事诗》) 结果被贬为播州刺史。刘禹锡当时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无法适应播州的恶劣环境。幸亏裴度说情,才改授连州刺史,自然条件较播州好一些。与刘禹锡同时进京的柳宗元等人也受到牵连,一起被贬为远州刺史。

此诗虽为一时兴起戏谑之作,但却写得俊爽、俏皮、巧妙、含蓄,富于个性色彩。吴乔说:“刘禹锡之玄都观二诗,是作家语。崔珏《鸳鸯》、郑谷《鹧鸪》死说二物,全无自己,韩卢逐兔,吃棒有分者也。刘禹锡诗,前人说破,见者易识,未识破者,当以此意求之,乃不受瞒。” (《围炉诗话》卷一) 要领略刘禹锡诗的艺术美,这段话是颇有启发性的。


诗词《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全文、翻译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原诗今译】


 京都的大街扬起了尘霭拂着人面,
 看花人回来没有一个不说花儿繁。
 如今的玄都观里有桃树成百上千,
 全是那刘郎离开以后新栽植浇灌。


 【鉴赏提示】
 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自朗州被召还长安。他目睹新权贵倾京师,无比愤慨,便以游玄都观看花为题,巧妙地运用贴切的比喻和语带双关的艺术手法,写下了这首表面纪事而别有寓意的政治讽刺诗。诗题中的“戏赠”,既是和同行诸君开玩笑,又是对权贵的嘲讽、蔑视,有很深的寓意。
 全诗着意描写的,是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盛况,和诗人由此引起的感慨。首句写眼中所见。紫陌,指京城的大道。红尘,指闹市中飞扬的尘土。从而映衬出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京城的大道却为何飞尘扑面? 自然引出第二句——原来是观赏桃花的人们回来了。“无人不道”是写诗人耳闻人们都在打着招呼,述说着去看花的事情。从而使红尘拂面的画面中,不但出现了人物,还传来了声音,进一步渲染出观赏桃花后的热烈气氛。
 这两句写看花,不写去看和看时,而写看后归来尘起人多,不写桃花,而写看花人之兴高采烈,则桃花之美妍动人,看花时之空前盛况,就尽在不言中了。三、四句再由花及人,由虚拟转入实写。“玄都观里”是看花的处所,“桃千树”写桃树的众多。诗人感慨:这竞相开放的千树桃花,都是我刘禹锡被贬谪离开长安之后栽种的啊! 这是比喻,又是讽托,语带讽刺,深沉含蓄。
 诗人的讽意何在? 透过这形象生动的诗句,自可领悟到:“桃千树”隐指飞黄腾达的朝中新贵。“玄都观”借指被腐朽保守势力所把持的朝廷。那些得意洋洋看花归来的人们,则指朝中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些人攀高结贵,奔走权门,不正像在紫陌上飞扬的红尘里,凑热闹去看桃花一样么! 这些新贵及其追随者,都是借着扼杀永贞革新,打击、迫害革新派而得以飞黄腾达的。可惜的是,“三月桃花一时红,风吹雨打一场空”。他们又能猖狂几时呢?诗人对这批新贵的轻蔑和鄙视之情,溢于言表。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记载,这首诗使“执政不悦”,遂将作者“复出为播州刺史”,后又改贬连州刺史。正说明诗中虽写看花颂春,而实则“语涉讥刺”,将矛头指向了在打击革新派之后显赫一时的保守腐朽势力,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0/5 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