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古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年代 年代岁祀 岁纪 年头 另见:朝代 ☚ 年代 时代 ☛ 元古代 元古代yuangudai又称“原生代”,属隐生宙,是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从距今25(或24~26)亿年至6亿年,共延续约20亿年。近年有一种意见认为元古代应升级为元古宙。一般以25~19亿年为早元古代,19~10亿年为中元古代,10~6亿年为晚元古代。其中晚元古代的后半段,即约8~6亿年,在国际上拟建立一个新纪,在我国一直称“震旦纪”,震旦(Sinian)是中国的古称。这一时代,由于藻类日益繁盛,它们营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CO2,放出O2,使气圈和水体从缺氧发展到含有较多氧的状态。从中元古代开始,地层中紫红色(含铁)石英砂岩及赤铁矿层的出现,说明当时大气及水体中已含有相当多的游离氧。元古代已繁生了很多菌藻植物和微古植物,故元古代又称为菌藻植物时代。在元古代地层中广布蓝绿藻类的群体,经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常保存在石英岩和白云岩中,横剖面呈同心圆状、椭圆状等;纵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层层重叠,故称为“叠层石”。种类很多,可用为划分地层的依据。叠层石主要分布于滨海的潮间带、潮上带,有的分布于潮下100米深处。1978年,我国首次在天津蓟县相当12~14亿年的雾迷山组发现真核生物化石,命名为震旦塔藻。如果说太古代是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而元古代则是从原核生物发展到真核生物,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元古代末期,还出现了腔肠动物(水母等)、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介壳动物,称为伊迪卡拉(Ediacara,澳大利亚地名)动物群。由于缺乏坚硬骨骼,保存下来的多为动物躯体的印痕和遗迹化石。元古代的地壳在太古代陆核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早元古代中期的构造运动称“五台运动”,早元古代末期的构造运动称“吕梁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到早元古代末,陆核进一步扩大,地壳经过沉积、岩浆喷发、侵入、挤压、变质、褶皱、固结等,已发展成相对稳定的古地台,古地台的基本形成,可以看成是地壳构造从此进入更新的发展阶段。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台区与相对活动的地槽区相互斗争和对立统一,奠定了后来地壳构造格局发展的基本特征。元古代后期,曾发生过全球性的大冰期,我国南方、西北、豫西等地,还有澳大利亚、印度、西北欧、西伯利亚、北美西部、南非等地,都发现过冰川遗迹。 叠层石集合体纵剖面部分形态 1.柱状;2.棒锤状;3. 陀螺状;4. 锥状 ☚ 太古界 元古界 ☛ 元古代 元古代yuangudai地质年代的第2个代,约开始于24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到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发现。与太古代相比,这一代的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经变质的沉积岩。我国元古代的地层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我国震旦纪已暂归入元古代的后期。 ☚ 太古代 震旦纪 ☛ 元古代Proterozoic Er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