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丰九域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丰九域志》 地理书。北宋王存等奉敕撰。十卷。成书于神宗九丰三年(1080)。其体例因袭唐《十道图》、宋《九域图》等图经。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为标准,分路记载府、州、军、监、县的户口、乡镇、山川、道里等项。对各地区距京距府旁郡交错四至八到之数,缕析最为详细。土贡一门备载贡物之额数,户口一项兼载主客户数,为诸志所不及。 元丰九域志 北宋总志体方志。十卷。北宋王存、曾肇、李德刍奉敕合撰。成书于宋元丰三年(1080年),其后又陆续修订,载政区为元丰八年制度。其修撰本因袭唐《十道图》、宋《九域图》,书成无绘图,更名《九域志》,又名《元丰九域志》。 王存等三人,均系北宋中叶重要文官。王存字正仲。生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卒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登庆历六年进士第,官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太常礼院、尚书左丞等职。曾肇官馆阁校勘,集贤殿修撰等职,以才学名于当时。李德刍官光禄寺丞、编修会要所检阅文字,长于地理之学。熙宁八年(1075年)鉴于原总志历年较久,政区有变动,户版有登耗,不敷应用,神宗命三人合修之,由王存总其事,元丰三年书成。 该书体例,亦因循《十道图》、《九域图》,以路为纲,下列府、州、军、监以至于县。始于四京,中二十三路,终于省废州军及化外州,羁縻州。总凡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 全书内容简要确实,分路记载所属府、州、军、监及其地里、户口、土贡、领县。每县之下列乡、镇、堡、寨、关、务以及著名山川。府、州、军、监、县详建置沿革、列赤、畿、望、紧、上、中、下等级,户口与土贡载当时主客户数字和贡物数额。道里一项详载府、州、军辖境范围,距京城里程,四至八到,明确具体。全书记述时代性强,以元丰间为限,给研究宋代地志和经济史提供了可贵文献。书成后被称为文直事核,条贯井然,叙事简洁有法。 然《元丰九域志》的记述,终嫌过于简略,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就有黄裳打算辑录各地山川、民俗、物产、古迹等,加以补充。书成名《新定九域志》,书中增“古迹”一门,大观年间已与《元丰九域志》同时流行,南宋时更广泛流传。 《元丰九域志》原刊本早佚。明代有毛晋所藏影钞宋刻本,明末清初影宋刻本、钞本较多。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纂修《四库全书》,将原毛晋影钞宋刻本所缺第十卷借朱焕家所藏钞本补全,成《四库全书》本。乾隆四十九年、五十三年冯集梧两次大力参校《元丰九域志》,第一次参校成武英殿聚珍本,第二次参校得力于吴兰庭之助,光绪八年(1882年)由金陵书局出版。金陵版是当时较完善的本子,中华书局以此书为底本,加以标点,附校刊及《新定九域志》古迹部分,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出版,是目前最好的本子。《四库全书》著录此书,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三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丰九域志区域志。十卷。宋王存(1023—1101)等奉敕撰。存字正仲, 丹阳(今属江苏)人。庆历进士,历官主簿、秘书省著作佐郎、尚书左丞。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李宗谔修成九域图,王氏与曾肇、李德刍于元丰三年(1080)重新删定。约四十二万二千字。此为“旧志”。后于大观年间续有《新定元丰九域志》,增古迹一门。体例沿袭唐宋图经。内容以熙宁、元丰四京为首,次列二十三路。分路记载府、州、军、监的地里、户口、土贡、领县,县下详列分镇寨与名山大川等,兼及经济、军事与自然。其各府州军监“地理”一项,记载颇详。州下“土贡”备载额数亦属罕见。所记元丰户数,为诸史书、地志所缺,是考察北宋中期各地人口分布之依据;与《太平寰宇记》、 《宋史·地理志》互为参照,可了解北宋初、中、后期各地人口增减及其经济兴衰变化情形。北宋商品经济发达,兴起众多市镇,惟此书记载最祥,总数达一千七百七十六镇。所列山岳一千余座、河渠泽陂一千多处。是继《太平寰宇记》后较丰富的自然地理记录,为北宋一部重要疆域政区地理总志。今存版本十余种,有《四库全书)本,光绪八年(1882)金陵书局重刊本和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历史地理》1982年二期王文楚《〈元丰九域志》的成书及其价值》和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可资参考。 元丰九域志 042 元丰九域志北宋官修地理总志。王存(1023—1101)等编著,10卷。根据《九域图》重修而成,因未绘地图,故名志。以熙宁元丰年间四京,二十三路为标准,分路记载府、州军、县、户口、镇戍、山泽、道里,土贡等情况。重视当时情况的叙述,特别是四至、八到有里程和方向的记载,非常详细,可查明各地部位。对经济地理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 太平寰宇记 华夷图 ☛ 元丰九域志 元丰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十卷。北宋中叶王存、曾肇、李德刍同修。王存,字正仲。丹阳(今属江苏)人。历官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太常礼院、尚书左丞。曾肇,字子开,南丰(今属江西)人。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殿修撰、吏部侍郎。李德刍,邯郸(今属河北)人。历官光禄寺丞、编修会要所检阅文字。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王曾、李宗谔参照唐《十道图》修成《九域图》,作为考定官吏俸给、赋役和刑法的依据。至熙宁八年(1075),由于政区变化,《九域图》难以再用,就由王存、曾肇、李德刍进行重修编定。元丰三年(1080)书成,因原书名图而仅有文字记载,故以志为名,称《元丰九域志》。 ☚ 太平寰宇记 吴中水利书 ☛ 元丰九域志 元丰九域志(北宋)王存等编著。10卷。按宋神宗熙宁间府路行政区划分篇,首叙4京,次叙23路,终以省废州军、化作州、羁縻州。参用唐《十道图》、宋《九域图》例,分路载府州沿革、道里、户口、土贡、辖县及其乡、镇、山川等。对各地区间四至八到,叙述最详。有《丛书集成》本通行。 ☚ 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赤雅 ☛ 元丰九域志北宋官修地理总志。王存纂。始修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元丰三年(1080年)书成,八年纂定,共十卷。该书体例因循宋《九域图》,但无图,记事下限为元丰八年,故名。所载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为标准,分路记述府、州、军、监、县的户口、乡镇、山泽、道里等项,对各地区间四至八到,叙述甚详;州县土贡,又备载额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因之,被称为“叙述简括,条理井然”的志作。 元丰九域志北宋王存等编著。十卷。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年),故名“元丰”。又因“不绘地形,难以称图”,故以“志”名。本例沿用唐《十道图》、宋《九域图》。全书以熙宁、元丰年间的四京、二十三路为标准,分路记载府、州、军、监、县的户口、乡镇、山泽、道里等。其中以各地区的辖境范围,四至八到,远近道里,犹为详析,可补《宋史·地理志》的讹误和缺略。 元丰九域志十卷。王存等奉敕撰。王存(1023—1101),字正仲,润州丹阳 (今属江苏省)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历三馆。神宗元丰年间,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哲宗时,自尚书左丞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召为吏部尚书,又知大名府,改知杭州,以右正议大夫致仕。其先,真宗时,李宗谔、王曾都编制有《九域图》,虽名为“图”,却无一幅,名实不符。神宗熙宁八年,都官员外郎刘师旦以州、县名号多有改易,上书议重修。神宗乃命馆阁校勘曾肇、光禄寺丞李德刍删定,以同修国史王存总其事,至元丰三年(1080)修成,遂名以《元丰九域志》。所记区域,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其书,始于四京,终于省废州军、化外州、羁縻州。具体分卷是:卷一,四京和京东 (东、西)、京西(南、北)四路。卷二,·河北(东、西)二路。卷三,陕西二路(永兴军、秦凤)。卷四,河东路。卷五,淮南(东、西)二路和两浙路。卷六,江南 (东、西)和荆湖 (南、北)四路。卷七,成都府路和梓州路。卷八,利州路和夔州路。卷九,福建路和广南(东、西)二路。卷十,省废州军、化外州、羁縻州。州、县皆依路分述,先府州名及简略沿革,再记其地理、户口、土贡。每县之下,详载乡镇、名山、大川,尤以四至八到、远近道里最详。户口一项,仿 《太平寰宇记》分列主户、客户之数。土贡一项,备载各地贡物品种、数额。如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的土贡物品有绫、纱、绢、麻黄、酸枣、磁器、席等,名目既多,数量亦大。而河东路各州土贡物品,名目既少,数量亦小,不过甘草、蜜、蜡、磨等数种而已。成都府路、利州路土贡物品,不仅量多,而且精品多。户口、土贡两项,为该书最有价值的部分,为研究北宋前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史料。该书“文直事核”,便于观览。然在当时,也有重修之议。重修尚未定稿,又遭罢书局,遂有“新、旧《九域志》”之说(详见《玉海》卷十五)。通行者为旧本,世间流传者则有两个版本《四库全书》本,即为通行之本。而《武英殿聚珍版》,乾隆年间冯氏刻本和光绪年间金陵书局刻本,当为最隹。中华书局据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参以它本、它书,出版有点校本。 元丰九域志宋王存等撰,十卷。因成书于元丰三年,故名。此书记载了熙丰间二十三路之府、州、军、监、县的户口、乡镇、山泽、道里等项。特别详细地记载了各地区的辖境范围、四至八到。是研究宋代地志和社会经济史的重要资料。 元丰九域志书名。十卷。宋王存等奉敕撰。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始于四京,终于省废州、军及化外羁縻州。凡州县皆依路分隶,每县下又详载乡镇及名山大川。其土贡一门备载贡物数额,是研究北宋时期各地经济状况的重要资料。今有中华书局标点本行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