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兀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兀惹部族名。亦作兀儿、乌惹、乌舍、屋惹、恶弱、嗢热等。始见于唐代,为黑水靺鞨的一支。分布于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渤海盛时,曾附属渤海。辽初,归附于辽,岁时进贡鹰、马、貂皮等物。后叛去。辽圣宗统和年间,遣将征讨,复归附。辽朝曾迁其人户于鸭子(第一松花江西段)、混同(第二松花江北段)二水之间,置宾州(今吉林省农安东北红石垒),设刺史,隶属于黄龙府都部署司。终辽之世,其大多数部落仍留居故土,有的则进入女真诸部。金代,其南迁者渐与女真融合,留居黑龙江中下游者则以“乌底改”之名见于史册。 兀惹满族的先世。又译乌惹、乌舍、屋惹、恶弱、兀儿、盟热,辽代东北的女真族名。该族原属黑水靺鞨,为渤海遗族。主要分布在今松花江中游至黑龙江口和锡霍特山区。辽时,曾远征此部,使其归附,建兀惹军。并将其部众内迁至松花江上游北端,建立宾州城 (今吉林农安东北红石垒)。余下部众,有的留居原地,有的南下至蒲卢毛朵部,有的奔往高丽。 兀惹❶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吾惹、乌惹、屋惹、嗢(盟)热,或说即※“乌舍”异译。一说其来源于黑水靺鞨兀儿部。史未载其具体所在,一般认为约分布在今绥芬河中上游至乌苏里江流域一带,一说其地包括牡丹江广大山野林区、松花江中游及黑龙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以兀惹城(故址一说为今黑龙江东宁县大城子古城,或说在通河县治附近)为中心,建政权,称乌舍国(一说为定安国)。辽景宗七年(975),黄龙府卫将渤海人燕颇反辽受挫,“走保兀惹城”,始见“兀惹”之名。辽圣宗时(983—1031年在位)时叛时服。贡物有鹰、马、貂等。常与铁骊交战,铁骊将其俘户献辽。统和十七年(999),圣宗迁其部分部众至松花江大曲折处置宾州(治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东小城子),以其首领为千户治之。阿骨打起兵后,兀惹于辽天庆四年(1114)末叛辽归附女真,此后遂不见其名。今有人认为,该部于金代称兀的改,元曰吾者(一作兀者)或兀的哥,清称乌德赫或乌底赫,即前苏联乌德改人的先人,可备为一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