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宝鸡益门村二号秦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宝鸡益门村二号秦墓益门村位于宝鸡市南郊,距市中心7.5公里,是古代中原通往四川及西南地区的起点,村名即源于此。1992年5月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在茹家庄遗址保护区南端钻探,发现古墓葬两座,编号为M1、M2。其中2号墓出土了大批金器、玉器、铁器、铜器等珍贵文物。墓地处于清姜河东岸的二级台地上,西邻川陕公路,东依高坡下的黄土山坡,南邻孙家沟,北靠蒙峪沟,地势东高西低,呈缓坡状。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全部堆积为厚8米的冲积土层,耕土层厚0.4米,春秋晚期层厚0.9米。春秋晚期文化层被宋元时期的扰乱坑打破,土色黑褐,内含春秋晚期的陶罐残片等,并发现少量西周器物残片。2号墓开口距地表深1.3米,位于春秋晚期文化层的底部,一半被宋元时期的扰乱坑叠压。西南角被汉墓打破。墓葬为一长方形土圹竖穴墓,墓向315度,口大底小,东西壁略有收分,南北壁垂直。上口长3.2米,宽1.5米,底长2.8米,宽1.5米,深5.5米。底部四周有活土二层台,中间置一棺一椁。棺长1.95米,宽度不明。椁长2.4米,宽1.2米,残高0.6米。木质均成朽灰,棺椁、头箱的高度厚度均不清。墓主骨架无存,棺内发现厚达2至5厘米的朱砂层,中间厚四周薄。随葬器物均分别集中置于头箱和棺内中部。头箱内以马具为主,棺内主要是兵器和装饰品等。墓内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兵器、装饰品及马具等,未见礼器及其他生活用器。从质地上分为金、铁、铜、玉、石及料器,共200余件(组)。金器104件(组),有带钩、带扣、泡、环、络饰、串珠、金饼铁剑、金环首铁刀、金方首铁刀、金环首料背铁刃刀、金环首铜刀等。玉器共81件(组),有璧、环、璜、佩、觿、璋形饰、带钩等。铜器共19件,有镞、带钩、带扣、马衔、环、转子等。宝石和料器主要有玛瑙、绿松石串饰、管、珠等。益门村2号墓未见有明确纪年的资料及判定年代的青铜礼器、陶器等,只有兵器、马具和装饰品,为墓葬的时代推断带来困难。只有出土的许多金、玉器上的纹饰及其形制可与其他的考古资料比较。由所出随葬品推测,益门村2号墓的年代在春秋晚期偏早。益门村2号墓中出土的大量金器十分引人注目,总重量在3 000克左右,居中原地区先秦墓葬之首,其造型之精美、纹饰之华丽,尤为罕见。另一显著特点是出土的大量铁器,以剑刀等为主,有20余件。墓中出土的金器和玉器等文物,在秦国文物中均属精品,使我们对秦国早期的文化面貌,有了新认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